以為瘀青竟是皮膚癌!黑斑變化恐是「黑色素瘤」,醫師籲:重視皮膚變化 | 遠見雜誌


76歲林姓老翁發現右腳大拇指疑似瘀青,5個月過去,沒消還擴大,竟罹患肢端黑色素瘤。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資料,皮膚癌每年新增約2000例,已列入10大癌症之一,且發生率逐漸上升。醫師提醒,黑色素瘤雖為皮膚癌中相對少見的一型,卻可能快速轉移,若未及早治療,恐危及性命;若皮膚出現可疑黑色斑塊,且潰爛不癒、容易出血、會癢會痛等情況,要當心。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澤源近日透過新聞稿指出,皮膚癌指的是由皮膚細胞異常增生所引發的惡性腫瘤,依照來源細胞的不同,皮膚癌又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以及黑色素瘤等類型。

廖澤源表示,在各種類型的皮膚癌中,黑色素瘤雖然相對少見,卻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且可能迅速轉移至淋巴、肺部、肝臟及大腦等各個器官。

廖澤源最近收治1名76歲林姓老翁,5個月前發現右腳大拇指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之前意外撞傷留下的瘀血,但隨著時間過去竟然擴大,女兒警覺建議父親到大醫院就診,經皮膚鏡、皮膚切片病理檢查,確診肢端黑色素瘤。

「肢端黑色素瘤屬於黑色素瘤的一種臨床分型。」廖澤源說明,發生原因與基因相關,主要發生在手、腳等四肢末端的位置,初期可能不會疼痛,容易被誤認為受壓迫或撞擊所致的瘀血而輕忽。

廖澤源表示,肢端黑色素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首選,醫師會評估需要截肢範圍,目的在於根除病灶、避免遠端轉移,爭取存活機會,部分病人術後則會由醫師評估,進行免疫或標靶治療,清除可能殘存的癌細胞。

他提醒,民眾平時應留意皮膚的異常變化,把握治療黃金期;若皮膚出現形狀不對稱黑色斑塊、顏色不均、邊界不規則、最大直徑超過6mm、潰爛不癒、容易出血、會癢會痛等情況,就要小心是否為黑色素瘤。

本文轉載自2025.07.09「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曬傷的秘密 :同量曝曬 為何「慢慢曬」比「快速曬」更易致癌? | 信傳媒 | LINE TODAY

乾癬害小六女童奇癢難耐,夜夜難眠!中醫依體質辨證調理,拯救破皮人生 – 健康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

乾癬害難眠!中醫調理4個月 女童重拾自信笑容 – 自由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