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濱秀傳醫院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提醒,雖然這是臨床個案,若本身有慢性腎病或血鈣偏高的情況,使用止痛藥前務必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位44歲身體健康的男性,只是腎功能稍有下降,被認為是輕微的慢性腎功能減退,後續他遭遇車禍,造成頸椎扭傷,於是開始服用止痛藥,3次口服後改為每天貼兩次的藥布,結果不到1個月內,他的腎功能急速惡化,醫療團隊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懷疑可能是止痛貼布所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停藥後患者腎功能逐漸恢復。彰濱秀傳醫院藥學部教學副組長洪正憲提醒,雖然這是臨床個案,但若本身有慢性腎病或血鈣偏高的情況,使用止痛藥前務必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
洪正憲在臉書專頁「藥師洪正憲-藥就趁憲」發文分享這起案例,2017年時,該患者騎腳踏車時摔倒,左大腿骨折,經手術固定後檢查發現骨質疏鬆,被診斷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2018年8月拆除骨釘後,9月底他開始服用活性維他命D與市售鈣片來改善骨質疏鬆。但不幸的是,10月中他又遭遇車禍,造成頸椎扭傷,於是開始服用止痛藥。從10月底到11月底,不到1個月內,他的腎功能急速惡化,肌酸酐從飆升到5.16mg/dL,鈣濃度也異常升高(從8.9增至 12.0mg/dL)。
洪正憲說,患者緊急住院,但並無皮疹、發燒或其他明顯身體異狀,排除了感染的情形。住院後,醫療團隊立刻停止所有可能引起腎傷害的藥物,包括:活性維他命D、鈣片補充劑、止痛貼片。12月初進行腎臟切片,發現患者有「急性間質性腎炎」與「急性腎小管損傷」的變化,是藥物性腎損傷很典型的症狀。且醫療團隊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最後懷疑很可能是由止痛貼布所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在停藥後腎功能也逐漸恢復。
洪正憲表示,臨床上曾發生的個案,不代表每個人都會遇到。重點是了解風險,做好預防。一般來說,外用消炎止痛藥只要按照醫療人員說明正常使用,是安全又有效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