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提到,對升上國二的學生而言,暫時遠離升學壓力,卻也最容易鬆懈。(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九月的校園總是特別熱鬧,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提到,對剛進國中的孩子來說,嶄新的制服與新環境象徵著成長的起點;對升上國二的學生而言,暫時遠離升學壓力,卻也最容易鬆懈。不同年級的孩子,在開學時展現截然不同的心境與挑戰。父母若能理解這些差異,適時放手、陪伴與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更順利地調整步調,帶著期待而不是焦慮迎接新學期。
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分享,不同期的國中生容易面臨的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一新生:矛盾的起點
剛進國中的孩子,叛逆、稚嫩與成熟往往同時出現。他們對自由充滿嚮往,卻又因陌生環境感到不安;想要表現成熟,卻又常因小事衝動。更重要的是,同儕影響力大幅提升,孩子開始在乎「同學怎麼看自己」,父母的話有時反而被排到後面。
國二學生:暫時的舒緩期
升上國二,還沒面臨升學壓力,看似是「輕鬆的一年」,卻也最容易鬆懈。這段時間其實是培養規律的最佳時機,像是參與社團、練習時間規劃,建立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若只是「撐過去」,等到國三才臨時抱佛腳,壓力會倍增。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提到,剛進國中的孩子,叛逆、稚嫩與成熟往往同時出現。他們對自由充滿嚮往,卻又因陌生環境感到不安。(圖取自freepik)
父母能做什麼?
1.自主管理的逐漸放手:生活作息、課業規劃,甚至小小的突發狀況,像是忘帶東西,都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而不是立刻求助父母。
2.最後幾天的收心:避免日夜顛倒,可以用階梯式調整:先提早半小時睡,再慢慢往前挪,讓身體有時間適應。
3.零用錢與手機使用:這是國中很容易爆發衝突的兩大議題。與其單純禁止,不如討論「怎麼用」與「何時用」,給孩子一些練習自控的機會。
4.情緒與親子溝通:國中孩子表達壓力的方式,常常是冷漠或暴躁。父母不用急著糾正,而是先聽見背後的焦慮。即便孩子話少,透過一起煮飯、散步時「不經意的閒聊」,比起「約談」更能創造自然的對話時刻。
黃閎新提醒,開學前的倒數,其實不是「備戰」,而是「熱身」。陪孩子調整步調、慢慢進入狀態,才能讓這段過程多一點信任與期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