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打呼≠睡得好! 醫示警:小心缺氧奪命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很多人誤以為打呼(打鼾)是睡得很熟、很好,但其實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打呼不等於睡得好!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醫師陳柏安指出,睡眠中打呼聲大且不規律,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要小心會造成反覆缺氧與睡眠片段化,進而顯著提高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若長期未治療,甚至會增加猝死風險。

誤以為慢性失眠 其實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新竹42歲黃姓工程師,長期受失眠困擾,一晚會醒來3-4次,白天精神不濟,還因嗜睡多次上班遲到。為了助眠,他先是求助安眠藥,卻愈吃愈沒效;後來乾脆睡前喝酒助眠,結果工作表現每況愈下。直到一次健檢,護理師提醒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真正元凶竟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他開始使用「陽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品質大幅改善,不僅能一覺到天亮,也成功戒掉長期依賴的藥物與酒精。

陳柏安提醒,許多人一出現睡不著,就急著服用安眠藥,但若真正病因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藥物反而可能使喉嚨肌肉過度放鬆,加重呼吸道阻塞,睡眠品質只會更差。

若長期失眠、白天疲倦,甚至合併打呼、夜間喘氣或晨起頭痛,一定要考慮是否有呼吸中止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photoAC)

這些症狀別輕忽 恐是呼吸道阻塞警訊

「若長期失眠、白天疲倦,甚至合併打呼、夜間喘氣或晨起頭痛,一定要考慮是否有呼吸中止症。」陳柏安提醒,別再以酒精或藥物硬逼自己入睡,以免延誤病情。

常見警訊

●睡眠中打呼聲大且不規律

●睡覺時有喘氣、憋氣現象

●白天嗜睡、注意力難集中

●早晨頭痛、口乾

●情緒不穩、記憶力下降

陳柏安提醒,若出現以上狀況,務必提高警覺。

台灣診斷率不到1% 潛在患者遠比想像多

國際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5%至10%;但健保資料統計,台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率僅約0.49%。陳柏安分析,過去檢測需到醫院過夜,讓許多人卻步,因此有大量患者未被發現。

隨著「居家型睡眠多項生理檢測」普及,民眾可在熟悉環境中睡覺,配戴小型儀器就能完成篩檢,醫師再依據數據判斷是否需進一步治療,大幅降低檢測門檻。

不只是睡眠問題 更會奪走健康

陳柏安強調,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睡不好」的小毛病,它會造成反覆缺氧與睡眠片段化,進而顯著提高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也可能引發肥胖惡性循環、情緒不穩、記憶力下降。若長期未治療,甚至會增加猝死風險。

陳柏安提醒,「睡眠問題不能只靠藥物壓制!」一旦發現長期失眠合併打呼、喘氣等症狀,就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真正原因,才能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