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提醒,部分的水若未經妥善處理,直接飲用恐帶來健康危害。(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以為山泉水很清澈、潔淨;然而,未經處理的水源,是極其危險卻常被忽視的神經威脅。多數台灣人是喝到出現永久性神經損傷或認知障礙才驚覺嚴重性。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淺談台灣最需要謹慎處理的4種常見水源。

● 山泉水寄生蟲腦炎:山泉水是台灣登山客最致命的神經陷阱!當看似清澈的山泉水含有阿米巴原蟲或其他寄生蟲時,這些病原體就像潛伏的殺手一樣,直接攻擊大腦神經系統。

這類感染最恐怖的症狀就是「急性腦膜腦炎」,不只造成劇烈頭痛、高燒,還會出現意識混亂、癲癇發作!統計顯示,感染阿米巴的患者若未在48小時內接受抗寄生蟲治療,死亡率高達95%以上!就像被病毒入侵的電腦系統,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大腦功能再也無法恢復!

● 老舊自來水鉛中毒:老舊社區自來水是台灣都市的「隱形神經殺手」!當使用30年以上鉛製水管或含鉛焊料接頭時,重金屬鉛會持續溶出,就像慢性毒藥一樣逐漸摧毀神經發育!

● 地下水體重金屬污染:當工廠廢水或農藥滲透地下水層時,砷、汞、鎘等重金屬會長期累積,造成「慢性神經中毒症候群」。

最可怕的是,這類患者初期可能只是手腳發麻,但隨著時間推移,周圍神經會逐漸壞死!不只精細動作困難、感覺異常,嚴重者會出現「手套襪套型」感覺喪失,就像戴了永遠脫不掉的麻醉手套。

● 溪流河水細菌腦膜炎:台灣河川溪流是戶外活動最危險的神經威脅!當河水受到工業廢水或畜牧污染時,致病細菌會通過鼻腔直接進入大腦,造成「細菌性腦膜炎」。

這類患者最痛苦的是急性神經功能衰竭,就像電路短路一樣瞬間癱瘓。不只高燒不退、劇烈頭痛,還會出現頸部僵硬、意識昏迷,連基本的吞嚥呼吸都困難重重。更殘酷的是,患者往往在戲水後24小時內就陷入昏迷!

謝炳賢提醒,如果你或家人有飲用未處理水源的習慣,或出現疑似神經中毒症狀,請立即停止飲用並就醫檢查,每一口未消毒的水都可能是神經損傷的導火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林雪娟整理

全球再生醫學正快速升溫,世紀民生科技(5314)宣布,以自家專利食用級外泌體 EOB686 為核心,正式開啟「智慧大健康」藍海新局。
上曜集團董事長張祐銘(中)和「雪肌泌」代言人田中千繪和「維股泌」代言人翁立友共同推展「朝和生醫」的強銷產品。
@科技普惠,健康共生

「我們不只是做一款產品,而是要改變整個產業生態。」世紀民生科技董事長張祐銘強調,過去外泌體多被鎖定於高門檻的醫療與醫美領域,公司選擇以 合法、安全、可普及的食用級外泌體切入,讓細胞修復、抗老化的概念,走進千家萬戶。

@從IC設計到智慧大健康

「我們的DNA來自科技。」張祐銘指出,公司自IC設計起家,具備紮實的研發與整合能力,如今跨足健康產業,結合AI智能營養師 × 智慧穿戴 × 外泌體產品,打造全新的智慧大健康生態系。這不僅是轉型,更是一次科技思維引領健康革命。

@旗艦產品市場熱烈迴響

「雪肌泌」:台灣首款食品級外泌體,搭配玻尿酸與蠶絲蛋白,主打美肌修護,已熱銷超過二十萬盒,由影星田中千繪代言。

「維股泌」:專攻關節保健與銀髮市場,以晶凍劑型結合UC-II、葡萄糖胺,深獲長輩與運動族群青睞,由金曲歌王翁立友代言。兩款產品的成功,證明「食用級外泌體」,已從實驗室走向大眾市場。

@AI × 健康 × 金融的三重戰略

「我們希望每一份數據,都能轉化為使用者的價值。」世紀民生科技結合AI健康分析、智慧戒指穿戴數據並導入保險金融服務,協助會員獲得更優惠保費,形成 「健康管理 × 風險評估 × 金融保障」 新型態商業模式。

@展望全球,布局多元

除健康科技,公司也積極發展 MIT無人機,計畫於亞馬遜全球上架;旗下生技品牌「朝和生醫」則正籌備分拆上市,象徵世紀民生已不再只是科技公司,而是跨領域的新世代健康產業領航者。

世紀民生AI健康戒指(沛能戒、雲戒指)獲得國家新創獎。
@AI健康戒指(沛能戒、雲戒指)獲得國家新創獎

沛能戒、雲戒指具備多項獨特功能,結合AI智能感測、生理預警、情感守護及精準健康管理,堪稱台灣同級產品領先者。全天候健康監測心率、血氧、心率變異性(HRV)、壓力指數、睡眠品質、運動活動都能即時監控,使用先進晶片與AI演算法,準確率高達98%.

@AI健康預警系統

自動生成個人化健康報告與異常預警,可偵測心律不整、血氧過低、睡眠障礙等隱患,提早提示潛在健康風險,支援失智症早期警訊。

@智慧睡眠分析與助眠音樂

追蹤睡眠節律、深睡/淺睡週期,並提供助眠音樂,經科學實證可提升失眠者睡眠效率達40%.

@親情同步守護/關懷圈

用戶健康數據可同步至家人App,實時關注獨居長輩、生病者健康狀況,遠端照護更安心。

@情緒追蹤與壓力管理

獨創情緒分析,評估心理狀態並主動提出壓力緩解建議,搭配運動、助眠等AI干預方案。

迎向健康新紀元 —— 世紀民生科技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世紀民生AI健康戒指聚焦預警管理、親友關懷、精準醫療,為現代家庭、銀髮族群、個人健康管理帶來革命性升級。
@女性健康管理與生理週期紀錄

精準記錄經期、預測排卵期和受孕期,隨時比對週期數據,智慧預警。

@運動健身與日常管理

步數、距離、運動強度、目標設定,搭配運動分析、綜合評分,幫助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精巧設計、長效續航與全防水

戒指僅6.5克,續航力七至十天,IP68防水,適合長時佩戴且不影響生活。

@技術亮點

智能生物特徵辨識,精準區分個人數據,支援多場景醫療與健康管理。

@AI雲端演算+本地專家知識庫,支援即時數據解析與個人化健康建議

世紀民生AI健康戒指聚焦預警管理、親友關懷、精準醫療,為現代家庭、銀髮族群、個人健康管理帶來革命性升級。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瓶裝水、外帶飲料杯。在高溫加熱或摩擦時,容易釋出微小碎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生活的便利背後,隱藏著一個驚人的健康殺手「塑膠微粒」!它早已無所不在,甚至連你以為最純淨的飲用水都可能暗藏玄機。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專頁發文警告,並引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的動物實驗指出,塑膠微粒會透過飲用水進入體內,不僅累積在大腦等重要器官,更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甚至導致腦神經退化,出現如記憶力下降、焦慮、憂鬱等症狀。

更駭人的是,研究驚見:失智症患者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竟然是正常人的10倍!這讓許多人開始擔心,難道就算不用塑膠袋、不買外帶飲料,單純喝水都無法避免健康危機嗎?

7大塑膠微粒「隱藏源頭」大公開

塑膠微粒的滲透程度遠超想像,以下幾種常見來源,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觸:

1.包裝材料:瓶裝水、外帶飲料杯。在高溫加熱或摩擦時,容易釋出微小碎片。

2.手提塑膠袋:購物袋、便當塑膠袋。盛裝熱湯或熱食時,塑膠微粒和添加劑更容易溶出。

3.食鹽:尤其是海鹽,因海水已受污染,經蒸發濃縮後,塑膠微粒會殘留其中。

4、茶包:很多茶包是尼龍或聚酯纖維製成,一沖熱水就會溶出奈米級微粒。即使是紙茶包,封口處也可能塗有塑膠膜!

5.水(自來水與瓶裝水):管線、瓶身或過濾系統的磨損,都可能讓微粒釋出。

6.熱湯袋與免洗塑膠湯匙:高溫是加速塑膠微粒釋放的元兇!湯品溫度越高,釋放越嚴重,讓你不只喝湯,還「加料」下肚。

7.地毯:摩擦與老化掉落的細小纖維,隨灰塵飄散,可能被我們吸入肺部。

許多茶包是尼龍或聚酯纖維製成,一沖熱水就會溶出奈米級微粒;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塑膠微粒侵入路徑曝光!教你「清毒自救法」

塑膠微粒在進入體內後,會依顆粒大小走不同的路徑:

●較大顆粒: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細小顆粒:可穿過肺部與腸道的上皮屏障。

●小於10μm顆粒:這些超微小粒子能從腸道進入淋巴,甚至直奔大腦!

雖然塑膠微粒難以完全隔絕,但高敏敏強調,我們可以透過「降低風險、強化代謝、日常保養」三管齊下,來平衡對身體帶來的健康危害:

1. 降低風險:從源頭阻斷危機

●拒絕瓶裝水:盡量使用家中過濾水或飲水機。

●避免塑膠「加熱」:絕不將熱湯裝入塑膠袋。避免高溫接觸塑膠容器。

●慎選茶包:改用散裝茶葉,或確認茶包材質,避開尼龍、聚酯纖維。

2. 強化代謝:加速排出體外

●多喝水、吃蔬果:充足水分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

●補充益生菌:維護腸道健康,強化排毒功能。

3. 日常保養:提升身體抵抗力

●良好作息:減少熬夜,讓肝腎腸道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適度運動與流汗:透過汗水,也能幫助身體代謝排出毒素。

高敏敏提醒,雖然我們很難完全避免塑膠微粒,但從小地方的改變做起,減少接觸、加強代謝,就能為你的健康大大加分!

營養師高敏敏。(高敏敏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好食課營養師指出,真正該注意的,是烤肉過程中產生的多環芳香烴(PAHs),才是潛在的健康危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香腸+乳酸飲會致癌嗎?好食課營養師於臉書專頁解答,並不會!真正關鍵在於烤肉方式。香腸中的亞硝酸鹽是合法添加物,用來保色與防止肉毒桿菌生長,在法規規範下正常攝取並不會致癌。真正該注意的,是烤肉過程中產生的多環芳香烴(PAHs),才是潛在的健康危險。

營養師提到,只要掌握低脂少加工、縮短烤製時間、保持通風與搭配蔬果等5大原則,就能安心享受香氣滿滿又無負擔的中秋烤肉!

香腸為什麼要加亞硝酸鹽?

營養師表示,亞硝酸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是作為「保色劑」,能讓香腸維持漂亮色澤,同時也能抑制肉毒桿菌生長,避免食物中毒!

香腸+乳酸飲一起吃會不會致癌?

營養師說明,法規有規範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用量(NO₂殘留量 ≤ 0.07g/kg),因此正常食用下其實食品含量很低,加上亞硝胺生成機率也低,因此偶爾吃完全不用擔心,反而應該注意的是「加工肉」的攝取,長期食用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又不注意飲食均衡才容易增加致癌風險。

好食課營養師指出,長期食用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又不注意飲食均衡才容易增加致癌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營養師指出,烤肉要避免吃進致癌物,重點在於減少「多環芳香烴(PAHs)」!烤肉致癌的一大因素是因為燒烤過程,油脂地落至炭火生成的多環芳香烴(PAHs)隨煙霧附著在食物上,因此用這5招烤肉法,讓你吃得更安心!

1.選低脂、少加工:除了可以減少油脂、過多鹽、糖與添加物外,也可減少油脂滴落至炭火,降低致癌物產生。

2.先蒸煮再烤: PAHs的生成也與燒烤時間有關,建議縮短高溫燒烤的時間,可先用蒸煮方式使食材煮至半熟再烤,也可避免食材因烤太久而燒焦。

3.保持通風:減少吸入過多油煙。

4.包鋁箔紙:避免油脂直接滴落炭火。

5.搭配蔬果:補足纖維、維生素等營養,幫助降低癌症風險。

營養師總結,香腸+乳酸飲沒問題,但建議仍減少加工肉品與高脂食物的攝取,並以正確的烤肉方式降低癌症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雲林縣前縣議長張清秀(右)與兒子陳俊龍是政壇父子檔。張清秀因肝腫瘤栓塞治療,口腔破皮引發感染,不幸離世。(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雲林縣前縣議長陳清秀4日因病病逝,享壽81歲。去年8月確診肝腫瘤,隨後接受多次栓塞治療,但因藥物副作用,導致口腔破皮引發感染,進一步影響心肺及肝臟功能。

根據台北慈濟醫院衛教資料,肝腫瘤栓塞術的副作用或可能的併發症,包括含碘對比劑之併發症。少數人在注射含碘對比劑時,會有些副作用:

●少數人在注射含碘對比劑時,會發生溫熱感覺、噁心、嘔吐、頭暈、打噴嚏,通常在短時間內會消退。
●過敏體質者,可能引起較嚴重反應,如蕁麻疹,寒顫,呼吸困難等症狀。
●特異體質者,可能發生腎功能變差及罕見之喉頭水腫、氣喘、血壓降低、心肺衰竭、休克及猝死。
●嚴重的全身性反應發生率約 0.04%-0.2%,死亡率約十萬分之一。

此外,還有人會因顯影劑對血管有刺激性,導致局部血管或器官會有點刺痛;穿刺部位之疼痛或血腫、檢查治療後之發燒;多數病人在接受栓塞治療後,會發生噁心、嘔吐、發燒及栓塞部位疼痛,這些症狀會持續2-5天。

還有兩個反應較劇烈:栓塞物質誤入標的區外的臟器,引起膽囊壞死、胃腸道出血、急性胰臟炎、脾臟膿瘍等併發症;動脈內膜損傷、剝離及穿孔,常見於老年人,因其動脈常過於彎曲,造成操作之困難。

因此,肝栓塞術後護理,病患檢查返回病房後,需同時予砂袋加壓傷口及平躺6小時,並開始監測血壓、脈搏變化,先30分鐘量4次、再1小時量2次,並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之情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表示,只要烤肉選瘦不選肥、搭配蔬菜、減少醬料、月餅甜點少吃、補鈣食材一起吃,就能健康過中秋。(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秋節快到了,團圓氣氛雖然最重要,但要是吃過頭,還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怎麼吃,才能兼顧「團圓氣氛」又「健康零負擔」?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表示,只要烤肉選瘦不選肥、搭配蔬菜、減少醬料、月餅甜點少吃、補鈣食材一起吃,就能健康過中秋。

陳鈺泓在臉書專頁「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 板橋骨科推薦 脊椎專業 骨鬆骨折骨刺 運動傷害」發文分享,5招聰明應戰中秋:

烤肉選「瘦」不選「肥」:五花肉、香腸雖然香,但脂肪含量爆表。建議挑雞胸肉、里肌肉,或換換口味試試海鮮,少一點飽和脂肪,腸胃負擔也跟著少。

烤肉配菜少不了:不要只有肉!筊白筍、菇類、玉米筍、玉米都是烤肉好朋友。纖維幫你中和油膩感,腸胃蠕動不卡卡,吃得更舒服。

醬料能減就減:烤肉醬、沙茶醬看似提味,其實都是「隱形高鈉陷阱」。改用檸檬、蒜頭、香草來調味,或自己調低鹽醬汁,美味一樣不打折。

月餅甜點淺嚐就好:蛋黃酥、綠豆椪真的很療癒,但一顆就可能超過半天熱量。建議切小塊分食,想吃又不怕熱量爆表,甜蜜不用變負擔。

補鈣食材一起上桌:中秋烤肉別忘了也能「養骨本」!像是豆干、毛豆、起司片、小魚乾,都是不錯的補鈣來源。搭配維生素D食材(鮭魚、雞蛋)或曬曬太陽,更有助於鈣吸收,讓骨頭在團圓時也更強壯。

陳鈺泓提醒,中秋最重要的是「人團圓心快樂」,飲食只要抓住這5招,就能吃得盡興、顧到骨頭健康,不用擔心「月圓人也圓」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科提斯表示,睡不飽讓人思考能力減弱,較難提出有品質的建議,睡午覺可讓腦神經像是重新對接,提升認知表現;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以為身體保健只能用吃的?只要正確休息其實也能睡出健康力!營養師科提斯表示,睡午覺是免費又有效的保健品,根據國外針對運動員所做的1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時,小睡一下有助提升體能、認知、心情與精神。但提醒午覺太晚睡或睡太久都不合適,建議最好在下午4點前休息30-90分鐘,可讓自己的體能、心情好好充電一下。

營養師科提斯於臉書專頁「營養師科提斯-運動營養與科學體重管理」發文指出,相信大家都曾有過睡眠不足,導致頭腦突然當機、身體沉重的經驗。運動員也是如此,通常或因傍晚或晚上比賽,所以影響睡眠。國外1項以運動員為對象的研究便發現,睡午覺不僅是休息,也能提升以下各種表現:

體能表現:30分鐘的午覺,可提升20公尺衝刺的表現。雖然我們不需要衝刺,但沒睡飽容易讓身體產生無力感,睡午覺可以改善這種感覺。

認知表現:提升學習技巧、制定策略及任務思考表現。睡不飽讓人思考能力減弱,較難提出有品質的建議,睡午覺可讓腦神經像是重新對接。

精神表現:降低睡意、疲勞感、提升警覺性。睡不飽會影響情緒控管,睡午覺可讓人心情、精神穩定。

此外,科提斯特別提醒,太晚睡午覺或午覺睡太久,都可能影響晚上睡眠,建議選擇下午4點前補眠20-90分鐘,幫自己充充電;不只對睡眠不足有幫助,對於太早起床者也有幫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有痔瘡的人未必都需要禁慾;須視痔瘡種類、症狀嚴重度以及性行為的方式而定;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網路上有人分享,愛愛進行到一半時,對方的痔瘡突然破掉,因此網友們好奇,有痔瘡的人難道要禁慾嗎?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解惑,答案是不一定;須視痔瘡種類、症狀嚴重度以及性行為的方式而定,且在無明顯疼痛的情況下,選擇側臥式體位可減壓、對肛門牽拉也較少,內外痔患者都合適。

陳威佑於臉書專頁「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發文表示,內痔無明顯脫垂或出血時,一般不影響性行為,輕度內痔沒有明顯脫垂或出血時,一般陰道性交影響不大,通常不需特別禁慾。但若有脫垂、出血時,應避免肛交,因反覆擴張與摩擦可能加重脫垂、出血或導致嵌頓。另,內痔雖少有「紅腫劇痛」的急性期,但若合併嵌頓或嚴重出血,也應暫停性生活,待症狀緩解後再恢復。

外痔急性期須暫停性行為

此外,陳威佑說明,急性期(紅、腫、熱、痛,尤其坐下或摩擦時劇痛)建議完全暫停性生活,避免腫脹惡化或破裂出血。穩定期(急性發炎已退、腫脹明顯改善,日常活動不再引起疼痛)則可恢復性生活,建議使用潤滑劑減少摩擦,並選擇減壓、避免直接牽動肛門的體位。

穩定期無疼痛適合2體位

陳威佑並進一步提及穩定期、無明顯疼痛時,性生活應選擇減壓體位,目的是降低骨盆與肛門靜脈系統的壓力,並避免直接摩擦或牽拉痔核,以減少暫時性腫脹或破裂的風險。男同志肛交則應潤滑足量、循序漸進,減少黏膜損傷與痔核充血。因此,穩定期建議可採用以下2種體位:

側臥式(Spooning):身體側躺時,腹部與骨盆底肌自然放鬆,肛門靜脈叢不易受壓。此姿勢骨盆負擔小、對肛門牽拉較少,內痔與外痔患者都適合。

男上女下(傳教士式):雙腿自然放下或微彎,避免過度抬高,能防止腹壓與骨盆壓力上升,同時減少肛門周圍組織受牽動。

另外,陳威佑提醒痔瘡手術後應休養4-6週再進行性行為,因手術後肛門周圍的皮膚與黏膜需要時間癒合,傷口下方的靜脈叢與支撐組織也需要時間恢復。若過早進行性行為,腹壓與摩擦可能導致出血、傷口裂開或延遲癒合,因此應待醫師確認傷口與組織狀態良好後,再循序恢復。

陳威佑強調,痔瘡屬於慢性、會反覆發作的肛門直腸疾病,性生活並非需要全面禁止,而是須在非急性期時選擇低壓、低摩擦的體位,並避免增加骨盆靜脈壓或直接刺激病灶,以維持靜脈回流穩定、減少組織再受損風險,才能兼顧親密關係與病情穩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左流右新一起來 健康防護最實在

       每年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峰期,為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已自10月1日開打,第1天已累計施打2萬1,322人次。桃園市政府2日下午於中正光興市民活動中心舉辦「左流右新一起來,健康防護最實在」疫苗宣導記者會,呼籲符合資格的市民朋友把握時機,儘早完成接種疫苗,提升防護力,避免因流感或新冠感染導致重症,守護自己也守護家人。

       市長張善政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兩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起,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與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孕婦、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滿6個月以上嬰幼兒、滿6個月以上具有潛在疾病/高風險對象(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則自11月1日起,擴大至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衛生局表示,除了衛生所與合約院所外,桃園市516里皆設有接種站,假日另有大型接種站,相關資訊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s://gov.tw/w5f)查詢,不僅如此,民眾還可以透過「桃園市疫苗預約系統」提前預約施打時間及地點,減少等待時間,方便又快速,最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年滿50歲以上市民只要完成「左流右新」(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明年就有機會帶狀皰疹疫苗補助資格。今年先守護呼吸道健康,明年還能獲得額外保障,讓保護力全面升級。若民眾有相關問題,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dph.tycg.gov.tw/)查詢,亦可撥打衛生局24小時防疫專線:0800-033-355。

公民記者黃瑞朋桃園報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被暱稱「鏟子超人」的青年志工到民宅內協助清潔。(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全台不少青年志工到當地當起鏟子超人,揮汗剷淤泥。然除了有不少志工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外,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也提醒,鏟子超人以及在當地服務的志工們,要格外小心「鉤端螺旋體」感染。

杜承哲在臉書粉專「醫師杜承哲」說明,鏟子超人們需要注意:從花蓮回來後5-14天,你有沒有發燒?發燒以外,有沒有伴隨「肌肉痠痛」、「頭痛」、「淋巴結腫大」,甚至是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如果有的話,一定要盡速就醫,因為這可能是「鉤端螺旋體」造成的感染!

杜承哲提醒,鉤端螺旋體是人畜共通疾病,大多數是來自於嚙齒類的體液(尿液、血液)等,可能從人的黏膜或是傷口侵入。所以,平常可能會接觸到老鼠或其他哺乳動物的排泄物,例如動物園管理員、廚師等等,或是戶外運動,例如划水教練,可能會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源,進而被感染。

杜承哲說明,這個感染案例平常都很少,例如:去(2024)年上半年到五月,僅有7例。但是這個疾病可以透過「洪水」來傳播,受到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如果污染到傷口、口腔、眼睛等,就可能讓人類被傳染!

所以,鏟子超人們敬請注意下面幾件事:

●出入災區,做好徹底清潔。

●戴好護目鏡。

●做好手套和四肢的防護,盡量避免傷口。

●有外傷及早消毒、護理。

急診和內科也會提高警覺,如果有相關的TOCC(進出災區),發高燒、嚴重頭痛、冷顫、肌肉疼痛和嘔吐。或是包括黃疸、結膜充血、腹痛、腹瀉或出疹等症狀,就會懷疑這個疾病。如果病人不及早接受治理,可能會出現致命性的腎臟、肝臟、腦部、肺部或心臟感染,甚至有一定的致死率。

以下是常見問題:

●這個疾病可以治療嗎?

可以,通常以抗生素治療,不嚴重的可以口服Doxycycline、Amoxicillin或Ampicillin,嚴重的患者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以及給予輸液,腎衰竭者則給予透析治療。

●這個疾病會人傳人嗎?

不會,它並不會直接人傳人。它透過食用或傷口、黏膜接觸到不乾淨的水源或土壤、或是哺乳類體液來感染。

●它有潛伏期嗎?

有,常見為5-14天,但可以落在2-30天的範圍內。從鏟子超人開始挺進災區的日期推估,假設真的有人不幸被感染,這幾天可能會有人有症狀。

杜承哲表示,如果感染人數低,表示光復的老鼠比想像中少,或是台灣民眾的清潔防護非常好。我希望兩者都是,更希望每一位鏟子超人、努力清淤的災民和國軍都能健康平安。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提醒,正在當地服務的志工或是返家的人們,要格外小心「鉤端螺旋體」感染。(記者王錦義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