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為具體落實《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精進學校周圍空污管理核心議題,環境部偕同教育部、經濟部、國科會等單位,共同推出「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網」。(記者吳典叡攝)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環境部統計,近3年學校通報教育部空污陳情案件共26件,為了改善校園空品,環境部推出「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網」,今年鎖定22處工業區執行「工業區空污體檢」,並在周邊學校設置監測儀器,以利溯源、輔導業者改善,守護學童健康。

為具體落實《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精進學校周圍空污管理核心議題,環境部今(11)日偕同教育部、經濟部、國科會等單位,共同召開「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記者會,由環境部長彭啓明主持。

彭啓明指出,高達8成的空污陳情與異味有關,其中,校園通報案件也多與周邊工廠、火災異味或空污事件有關,因此,結合多部會推動「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網」。

環境部大氣司長黃偉鳴說,第1層防護網為「工業區空污體檢」,環境部依照排放情形、方圓1公里內學校數量、近5年空污裁罰次數,在全國235處工業區篩選出22處工業區優先啟動空污總體檢,並在周邊校園內設置空污監測儀器,發現監測數值異常,環保稽查人員將溯源找出排放源,由經濟部及國科會輔導業者改善,並設置空氣盒子,監控追蹤改善情形。

黃偉鳴也說,第2層防護網「周邊道路畫設空維區」,因汽機車排放對鄰近環境影響更直接,環境部也將積極與教育部、地方政府合作,在校園周邊道路增設空氣品質維護區,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

至於第3層防護網「污染通報及陳情追蹤」,黃偉鳴表示,已整合建構校園通報警示列管追蹤機制,讓校園污染通報不漏接。而最後一層防護網「強化校園空品管理」,則是與教育部持續輔導學校,落實校內污染源管控。

彭啓明強調,環境部執行的「工業區空污體檢」,不會公布校園內的空污監測儀器點位,只要抓到業者偷排、排放空污,裁罰不會手軟,相信威脅兒少空品的有害污染物將顯著減少。此外,彭啓明認為全部學校周邊都應設空維區,環境部也會與地方政府溝通,在校園周邊道路增設空維區,期許相關措施能為下一代撐起最堅固的空品保護傘。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黃雅鈺表示,腸胃炎碰上腹瀉急性期應短暫禁食,讓腸胃道休養,待症狀減緩,再開始進食;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炎熱,食物易腐壞,經常引發腸胃炎,加上學校開學了,腸病毒疫情也升高,若生病不適食慾差,該如何補充營養?營養師黃雅鈺表示,急性腸胃炎應短暫禁食,適量補充水分,待症狀減緩再少量多餐進食清淡食物;至於腸病毒因會出現口腔潰瘍等症狀,營養師劉學民則建議避開高油、高鹽、辛辣、太燙等刺激性食物,攝取冰涼乳品、口感較軟的水果、豆腐、蒸蛋、布丁、魚肉等食物,可減少咀嚼與傷口刺激。

黃雅鈺於臉書專頁「營養師Couple食記」發文表示,腸胃炎碰上腹瀉急性期應短暫禁食,讓腸胃道休養,待症狀減緩,再開始進食。此外,腹瀉及嘔吐時會造成體內水分流失,不論大人或小孩,須小心嚴重時均有可能造成脫水。因此,應少量、小口多次補充水分,比一次灌一大杯效果更好;若腹瀉嚴重,則可適當補充稀釋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

腸胃炎宜少量多餐、清淡飲食

當腸胃道狀況減緩後,黃雅鈺建議可開始少量多餐攝取清淡食物,例如:米湯、白粥、白吐司等。進食量大約是一般狀況的1/3-1/4,且以勿刺激腸胃道為佳,盡量避免粗纖維的蔬菜、肉類等,視腸胃狀況,再逐次增加食物份量與種類,有助腸胃恢復健康。

腸病毒避免高油高鹽辣燙食物

另,劉學民曾於臉書專頁說明,罹患腸病毒時,明顯出現水泡症狀期間,因喉嚨痛、口腔潰瘍最不舒服,除應避免高油、高鹽、辛辣、太燙等刺激性食物,也可採取以下飲食以減緩不適:

乳品類:牛奶、優酪乳、優格、冰淇淋等冰涼食物可暫緩疼痛感,但若有乳糖不耐應暫停食用。

全榖雜糧類:粥、地瓜、吐司(勿烤太硬)、湯麵、五穀粉等,大多數澱粉類都能順利入口。

蔬菜類:瓜類、萵苣嫩葉菜等,建議切小段易入口,降低食物於口內咀嚼的頻次,以減少不適。

水果類:可挑選木瓜、西瓜、蘋果、火龍果、香蕉等較軟種類;奇異果、鳳梨含有酵素,較會刺激傷口。

豆魚肉蛋類:選擇豆腐、蒸蛋、布丁、魚肉、海鮮等質地柔軟細嫩的食物、切成小塊食用,對口腔、咽喉刺激較少。但應避免過甜的布丁,吞嚥易造成疼痛。

堅果種子類:較硬的堅果會刺激傷口,皆不適合。若打成粉,如芝麻粉沖泡則較合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SEMICON Taiwan 2025 國際半導體展今日(1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台亞半導體(2340)攜手集團子公司和亞智慧(7825)、積亞半導體(7787)及冠亞半導體共同展出,呈現最新研發成果。台亞半導體正式發表 HUSD(Hybrid Ultra Sensing Device)技術,展現半導體跨足智慧醫療的創新應用。HUSD 為台亞專為非侵入式血糖監測所開發的光學感測技術,採用多顆 SWIR(短波紅外)高密度複合元件集成,並結合表面光學多層膜技術,藉以驅動高精度非侵入式血糖檢測穿戴裝置的全新應用場景,此一突破開啟血糖監測新紀元,讓糖友免受扎針之苦。
半導體跨界智慧醫療 台亞 HUSD 技術掀健康革命 – 民生電子報
圖說:台亞半導體亮相SEMICON Taiwan 2025,搶進智慧醫療非侵入式血糖監測市場。圖/台亞半導體提供

台亞表示,提供高精準度的血糖監控解決方案,為日常控糖更具便利性,並在政府「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支持下,台亞半導體已規劃完整 HUSD 技術發展藍圖,展現逐步邁向醫療應用的明確策略與決心,並預計在今年推出 HUSD-HS2(Healthcare Series 2)模組,臨床前測試平均 MARD(誤差率)約 15%,已可支援日常健康管理穿戴式應用。預計於明年推出誤差率降至 10% 以下的 HUSD-HS3,搭配AI演算法,邁向臨床使用門檻,最終計畫開發出HUSD-MS(Medical Series),進軍醫療級血糖監測市場。

此外,台亞半導體將於 9 月 11 日 攜手集誠資本舉辦產業交流會,邀集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策略夥伴、投資人與客戶齊聚,共同探討跨域合作與投資契機。會中將由台亞半導體發表「以化合物半導體 SWIR HUSD 感測技術驅動高精度 NICGM 創新」專題,並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院長謝榮鴻教授,以「非侵入式連續血糖檢測:生活中的健康革命」為題,從產業與醫療雙視角剖析 HUSD 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圖說:SEMICON Taiwan 2025 國際半導體展,台亞半導體正式發表 HUSD技術,展現半導體跨足智慧醫療的創新應用。圖/台亞半導體提供

台亞半導體副董事長暨日亞化學常務取締役戴圳家表示:「台亞深耕感測元件領域已邁入第 40 年,歷經積極轉型後,HUSD 是台亞近期在光學感測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此技術能在無需針頭與耗材的情況下完成血糖監測,真正將健康檢測融入日常生活。我們將先從穿戴式應用落地,逐步優化精度,最終挑戰醫療級監測,實現半導體技術與醫療需求的完美結合。」隨著全球健康意識提升,非侵入式血糖監測需求快速成長,台亞半導體布局 「感測半導體 × 智慧醫療」的跨域創新,加速 HUSD 技術的商業化與國際化,擘劃智慧醫療、健康台灣與永續發展的核心願景。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蘋果10日發表全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11,是首次支援5G網路,並搭載突破性的高血壓警示功能;這款產品透過光學心率感測器與演算法,長期分析用戶血管對心跳的反應,30天為一周期,若偵測到慢性高血壓的模式,就會通知用戶。

蘋果說,這項功能在推出後的第一年,就有望提醒破100萬名有罹患高血壓之虞的人士,讓他們提早改變生活習慣或開始接受治療。蘋果預期,本功能很快便能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等監管單位批准,並在本月於美國、歐洲等150個國家與地區推出。





在睡眠追蹤功能方面,Apple Watch Series 11新增睡眠分數功能,根據睡眠時長、就寢規律、醒來頻率等因素,分析每晚睡眠品質。

Apple Watch Series 11支援全天候24小時續航,提供曜石黑、銀色、玫瑰金與全新太空灰等顏色,皆使用100%再生鋁打造;另有再生鈦金屬版本,有天然金色與石板色可供選擇。

另外,價格較親民的Apple Watch SE 3,搭載強大的S10晶片,並首次配備常亮顯示幕,用戶抬腕就能看到表面,並支援雙指輕點與手腕控制手勢,單手就能操作。除了心率通知、跌倒偵測、車禍偵測外,SE 3新增手腕溫度感測,可提供排卵期預估,並透過健康App予以通知。

全新的Apple Watch Ultra 3則是極致的運動與探險智慧手表。蘋果表示,這款最新裝置提升了顯示效果與衛星通訊能力,並新增5G網路功能,續航最長可達72小時,讓探險者安心挑戰極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黃雅鈺表示,龍眼相對於其他常見水果而言,甜度較高且膳食纖維較低,故屬於高GI的水果。(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時序入秋正值龍眼產季,香甜多汁的果實,經常讓人一顆接一顆停不下來。營養師黃雅鈺表示,龍眼為高鉀水果,而鉀離子也是人體新陳代謝很重要的一種電解質。不過,須注意相對於其他常見水果而言,龍眼甜度較高,且膳食纖維較低,故屬於高升糖指數的水果。因此,攝取時須特別注意份量,並建議適量分散於各餐攝取,才不會造成血糖波動過大。

1份龍眼水果=約13顆

黃雅鈺於臉書專頁「營養師Couple食記」發文分享,最近為龍眼產季,許多個案都聊到因為太好吃,常常不小心就吃過量。她並說,所謂一份水果含有15公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60大卡。以龍眼為例,大約一般大小13顆就是一份,若是大顆一點的龍眼,大約是10顆左右,也就是裝到小瓷碗裡約6-8分滿的份量。

黃雅鈺進一步說明,顆粒狀的龍眼,與其他類似顆粒狀的水果相較營養成分,膳食纖維(每100公克含量)是龍眼1.8公克>荔枝0.8公克>葡萄0.2公克;鉀離子(每100公克含量)則是龍眼282毫克>荔枝185毫克>葡萄122毫克。由此可見,龍眼的膳食纖維稍微高一些,而鉀離子含量相對豐富,屬於高鉀水果。而鉀離子是人體新陳代謝很重要的一種電解質,也與肌肉、血管功能調節密切相關。

甜度高、纖維低攝取須留意

黃雅鈺並解釋,所謂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是指食物對增加血糖快慢的影響力。以食用100公克葡萄糖後,2小時內的血糖增加值為基準(GI值=100),吃某食物血糖增加值與基準相較得到的數值,即為此食物的升糖指數。GI值雖並不是絕對的指標,仍需考慮個體差異,但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另,黃雅鈺說明,簡單來說,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通常膳食纖維含量比較高,吃下去比較有飽足感,血糖波動也較小。談到升糖指數(GI),也要來看一下龍眼的膳食纖維(每100克含量),若與芭樂、奇異果相較,芭樂3.5公克>奇異果2.7公克>龍眼1.8公克。因龍眼相對於其他常見水果而言,甜度較高且膳食纖維較低,故屬於高GI的水果,GI值約70。

黃雅鈺並再次強調,高GI水果不是不能吃,重點在於須特別注意份量,或是應注意適量分散安排於各個餐次攝取。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9.08 16:41 臺北時間

時事

高揚凱積極爭取綠營2026年市議員提名,他表示當選後將會提出健康台北回應政府政策。(高揚凱辦公室提供)
高揚凱積極爭取綠營2026年市議員提名,他表示當選後將會提出健康台北回應政府政策。(高揚凱辦公室提供)

總統賴清德上周六(9/6)下午至台北市文山區福興宮參拜並參加揭匾儀式,與在地鄉親相聚懇談,該宮主委高昌倫之子高揚凱,積極爭取綠營2026年市議員提名,他對外表示,他個人最敬佩賴總統的健康台灣政策,未來若有機會到議會為市民服務,將會提出「健康台北」來回應政府政策。

高揚凱指出,根據統計,台北市目前65歲以上人口約佔8成,而文山與大安區的老人分別約為5萬人及7萬人,顯示高齡化已是社會趨勢,而台北市府目前雖然有提供免費的疫苗、流感肺炎以及老人免費健檢,但使用率不高。

20250908soc002
總統賴清德上周六到文山區福興宮參拜及揭匾。(高揚凱辦公室提供)

高揚凱希望未來能夠提高社會福利的使用率,不僅提高回饋悠遊卡點數,同時與廠商合作提供免費的保健食品;此外,老人預防保健也應該含括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降低台北市高齡人口的獨感。

最後,高揚凱也提到有賴總統的鼓勵,他未來一定會為健康台北來努力,讓賴總統的健康台灣政策在台北市完美落實。

更新時間|2025.09.08 16: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EWG公布最「髒」的水果,桃子在列。美國百萬網紅醫師奧茲建議,這類型蔬果最好買有機的;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百萬網紅醫師奧茲(DoctorOz)針對蔬果農藥殘留做實驗,發現有機桃子上有2種農藥殘留但濃度低,而傳統桃子則檢出7種。兒科、環境醫師艾倫.格林(Alen Green)指出,這些農藥殘留是政府規範安全值內,堪稱百分百的安全,但他質疑有機磷不應該再使用,那為什麼蔬果中還要加入這種不必要的毒物?

奧茲找了一間加州專門檢測農產品的實驗室,進行有機與傳統的桃子、芹菜做農藥測試。有機芹菜農藥零檢出;傳統芹菜檢出3種農藥殘留。奧茲說,這表示即便摘採、運送與處理後,這些蔬菜仍含毒物,他試問大家:「你會把它帶回家?」

艾倫.格林不以為然地說,每一口食物都是對我們身體的投資。至於有機桃子上有2種農藥殘留,艾倫.格林認為,可能是天然農藥,還有一種是有機農場鄰近傳統農場噴灑農藥飄移或者是水源已遭污染。不過,奧茲補充,這些送檢蔬果農藥殘留數值,都在政府制定「安全值」內。

但是,艾倫.格林對於農藥的態度是零容忍,他表示,兒童是脆弱的,他們的肝臟、免疫系統和大腦發育都與成年人不同,更容易受毒素影響。

艾倫.格林對於有些消費者認為「買有機不值得」提出看法。他說,飲食是兒童會接觸農藥的來源,這個小實驗有機桃子農藥殘留的濃度很低,且低於美國政府允許的安全範圍,但他認為,這個「安全」標準是否是真的「安全」。

在台灣國立陽明大學於2014年做過一份對過動兒群體報告,他們尿液有機磷代謝物是正常孩童的2-8倍,並推論飲食(蔬果)可能是主要來源。台灣也於去(2024)年禁用有機磷殺蟲劑「陶斯松」與歐美看齊,以防再傷害兒童腦部。防檢局也指出,近期有科學證據顯示,長期暴露在含有陶斯松的環境中,會導致兒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在《環境健康展望》2005年期刊上,針對「有機飲食顯著降低兒童飲食中有機磷農藥的暴露量」研究,23名小學適齡兒童的飲食中有機磷農藥暴露。連續5天以有機食品取代了大部分兒童的常規飲食,並在15天的尿液樣本中,發現代謝物大幅下降,而改變飲食即可快速降低體內負擔。

艾倫.格林建議家中有小孩的家庭,採取「風險分層」來選擇食材:

●優先改買有機:把家中孩子最常吃、且在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等指標中列為「髒」的水果蔬菜先改為有機,像是草莓、菠菜、藍莓、桃子等。

●食物處理:確實用流水與軟毛刷清洗、必要時去皮或加熱可進一步降低殘留。

●飲食取向:不要因疑慮減少蔬果攝取,蔬果仍是健康飲食的基礎;重點是減少污染來源的暴露。

●監測與政策:呼籲政府與產業加強監測、精準用藥與降低某些高風險農藥的允許量,保護敏感族群(孕婦、幼童)。

相關新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期天氣變化大,不少人感到鼻過敏愈加嚴重。中醫師提出茶飲建議。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時序接近秋季,雖戶外氣溫仍高,但天氣變化劇烈,不少人的鼻過敏已經先報到了。中醫師何柏蓉建議3種養生茶飲,以期能改善鼻過敏。

何柏蓉粉絲專頁「雲鼎中醫診所」表示,不少人每到換季就狂打噴嚏、喉嚨癢、皮膚紅腫;可能是你的身體在適應氣候變化。

為什麼秋天容易鼻過敏?秋屬金,應於肺: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秋燥或受寒,最容易影響鼻腔。

氣候變化:早晚溫差大、早晚涼 → 容易傷及肺衛之氣。

過敏體質:中醫認為多與「肺氣虛」、「脾氣虛」、「腎氣不足」有關,導致抵抗力差,外邪易入侵。

常見症狀有:噴嚏連連、清涕如水、鼻塞、鼻癢、伴隨咳嗽、喉嚨癢,甚至氣喘。中醫認為,過敏與肺脾虛弱、氣血不足、體內濕熱有關,透過簡單的茶飲調理,可以幫助緩解不適!

3款對症茶飲推薦

黃耆桂枝紅棗茶(適合疲倦、四肢冰冷的人)

材料:黃耆 3 錢、桂枝 2 錢、炙甘草 1 錢、紅棗 3 枚(剪開)

功效:溫補氣血,增強抵抗力,改善手腳冰冷、易疲勞的狀況。

菊花決明子茶(適合口乾口苦、眼睛紅癢、排便不暢的人)

材料:菊花 3 錢、決明子 2 錢

功效:清肝明目,幫助舒緩眼睛不適、降火氣,也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

紫蘇牛蒡子茶(適合喉嚨有痰、皮膚搔癢的人)

材料:紫蘇葉 2 錢、牛蒡子 2 錢

功效:疏風散寒,幫助改善喉嚨不適、皮膚敏感癢癢的問題。

沖泡方式:

取適量藥材,加入800-1000c.c.熱水沖泡,可回沖飲用!

每天喝 1-2 杯,持續調理,讓換季更輕鬆!

中醫調理重在日常保養,這個換季,讓身體輕鬆適應變化吧!

小提醒:

配合適當保暖、飲食調理,減少寒涼食物攝取,提升體質!

以上茶飲提供日常保健使用,過敏嚴重者應及早就醫,搭配中醫針灸、調理體質,效果更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短影音成癮近期備受討論,因不少青少年看太多短影音而嚴重影響生活。(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網路成癮相關討論相當多,而在TikTok創造「短影音」一詞後,不少研究也憂心短影音將影響大腦。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25歲以下的人,大腦前額葉尚未發育完全,若長期看短影音,將難以靜心閱讀,影響生活。

楊聰財表示,近年TikTok、YouTube Shorts與Instagram Reels等短影音平台日益普及,卻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這類內容雖然帶來短暫快感,卻可能對大腦造成長遠影響。眾多國際學術期刊的研究顯示不少人有「短影音成癮」狀況。

楊聰財表示,2021年「網路成癮症」被列入疾病治療項目,健保署統計就醫人數有增加趨勢,患者以13至15歲男性居多;顯示愈來愈多青少年,因網路成癮影響生活。大致上可歸因於3個原因:

大腦發育特性:青少年時期,大腦的前額葉皮層(負責決策、衝動控制和自我調節的區域)仍在發展中。這使得青少年在面對短影音這類高強度刺激時,更容易沉迷,難以自我約束。

同儕與社交壓力:青少年非常重視同儕認同與歸屬感。他們可能會為了跟上流行話題、維持社交連結,而不斷觀看和分享短影音,形成一種「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FOMO)的心理。

演算法的精準推薦:短影音平台的演算法會不斷分析使用者的喜好,精準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這種個人化的內容流,讓使用者很難停下來,因為他們總覺得下一部影片會更吸引人,從而強化了成癮行為。

雖然不太可能完全戒掉短影音,但是否有方法,設定合適使用時間、重新審視使用行為,建立良好使用習慣?楊聰財表示,許多人天天滑手機,內容就喜歡看一些,不用動腦的短影音,一則可能不到一分鐘,但專家示警,長期下來觀看這些,短時間、高刺激、密度的影音,容易影響腦部發育,尤其是25歲以下的人,因為大腦前額葉沒有發育完全,這又是掌控情緒、記憶力、專注力的部位,久而久之,也會越來越無法靜心閱讀,進一步影響到生活。

短影音平台普及,確實對大腦產生了影響。其中「多巴胺疲勞」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當觀看短影音時,大腦會因為接收到快速、密集的資訊而持續釋放多巴胺,這會帶來短暫的興奮感和愉悅感。

獎勵系統被過度刺激:長期下來,這種高強度的刺激會讓大腦的獎勵系統變得不敏感,需要更高的刺激量才能獲得滿足。

注意力與專注力下降:由於習慣了快速切換、內容短小的影片,大腦會越來越難以適應需要長時間專注的任務,例如閱讀長篇文章或上課。

戒斷反應:當無法觀看短影音時,大腦無法獲得習慣性的多巴胺刺激,可能會引發焦慮、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類似戒斷症狀,進一步強化了成癮的循環。

短影音本身並非「萬惡之源」,關鍵在於使用方式是否過度、是否有察覺自身的心理變化。若使用者在觀影後常出現焦躁、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自責感,可能已是成癮徵兆。

可用以下幾項措施防範短影音成癮,包括

1.制定每日觀看上限,避免長時間滑動。

2.優先參與實體互動與休閒活動,保持生活平衡。

3.學習查證資訊來源,提升辨別假訊息的能力。

若情況嚴重,應尋求具備「短影音成癮」(Short Video Addiction, SVA)處理經驗的心理健康專業協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薛曉晶分享,提早30分鐘就寢會讓荷爾蒙回歸正常、重啟代謝力、穩定情緒,瘦身效果比單純少吃更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后蔡依林日前分享自己靠著晚上9:30就寢保持良好身材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討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一般人沒辦法那麼早睡也沒關係,提早30分鐘上床也能幫助減重,此舉會讓荷爾蒙回歸正常、重啟代謝力、穩定情緒,瘦身成果比單純少吃更有效。

睡眠赤字成減重阻礙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長期熬夜會打亂瘦體素(Leptin)與飢餓素(Ghrelin)的平衡,讓我們就算飲食控制得不錯,數字卻始終降不下來。

2023年發表在《Nutrients》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胰島素抗性上升,使脂肪更容易囤積。同時,食慾激素分泌混亂,會讓人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越想減肥反而越容易暴食。

而根據2025年刊登於《BMC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睡眠品質不佳與肥胖高度相關,兩者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換句話說,如果飲食、運動控制得不錯,但體重卻一直停滯,問題可能在於「睡眠赤字」。

睡眠不足影響荷爾蒙與代謝

薛曉晶說,當人們睡眠不足時,身體會出現3大失衡:食慾增加,飢餓素上升、瘦體素下降,讓人嘴饞;脂肪囤積,胰島素抗性上升,血糖利用效率變差;代謝下降,深層睡眠不足,生長激素分泌受阻,燃脂困難。

2023年刊登於《Nutrients》的研究綜述指出,睡眠不足會影響飲食行為,導致高糖、高脂食物攝取增加;而2025年發表於《Circ Research》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規律也很危險,因為它會持續干擾心臟代謝功能,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每天多睡30分鐘成體控關鍵

薛曉晶指出,很多人想靠節食或爆量運動控制體重,卻忽略了「睡眠」才是讓荷爾蒙重置的關鍵。但長期習慣晚睡或作息不規律的人,生理時鐘無法一下子做出太過激烈的調整,因此她建議,先提早30分鐘上床,等身體習慣後再慢慢改善。這麼做有3大好處:

●荷爾蒙重啟:讓瘦體素恢復正常,讓大腦能正確接收「飽足訊號」;同時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增加細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避免脂肪堆積。

●代謝重啟:深睡眠時分泌生長激素(GH),幫助燃脂與修復肌肉。

●情緒重置:降低皮質醇(Cortisol)濃度,避免壓力性暴食;睡眠不足會讓它飆升,造成腹部肥胖。

此外,2025年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也發現,肥胖會干擾24小時活動節律,讓身體錯過最佳燃脂時間。薛曉晶強調,上述荷爾蒙與激素互相牽動,缺乏睡眠就像把燃脂引擎熄火,再怎麼少吃也事倍功半,因此,「調整作息」比單純少吃更能有效幫助體重控制。

啟動「睡眠槓桿」4招

●固定睡眠時間:每天固定上床時間,避免作息飄移。

●營造助眠環境:睡前遠離手機,調暗燈光,讓身體進入放鬆模式。

●睡前助眠飲食:喝1杯溫熱牛奶或櫻桃汁,能幫助入睡。

●小步驟挑戰:先從「早睡30分鐘」開始,不必一次要求自己睡滿8小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