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醫療AI時代來臨,信任鴻溝卻日益擴大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醫療領域也迎來變革浪潮。從診斷輔助到個人化治療,AI的應用潛力無窮。然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健康狀況較差的族群對醫療AI的信任度顯著低於健康狀況較佳者,這不僅凸顯了醫療資源分配的數位落差,更可能加劇現有的健康不平等現象。此現象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確保醫療AI的益處能真正普及全民。

健康差距轉化為信任差距:數據的警示

研究指出,健康狀況較差的族群,例如患有慢性疾病、行動不便或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民眾,對於將個人健康數據交由AI處理,以及接受AI驅動的醫療決策,都抱持著更高的疑慮和不信任感。這與他們過往的醫療經驗、對科技的理解程度,以及對隱私安全的擔憂等因素息息相關。例如,長期與醫療體系互動不良的經驗,可能讓他們對任何新科技的導入都抱持懷疑態度;而缺乏相關知識,也讓他們難以理解AI的運作原理和潛在效益,進而產生不信任感。

信任危機的背後:數位落差與健康素養的挑戰

造成這種信任差距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數位落差。健康狀況較差的族群,往往也更容易被排除在數位科技發展的紅利之外。他們可能缺乏使用網路和智慧型裝置的技能和資源,也較少接觸到關於醫療AI的資訊,導致他們對AI的理解停留在片面或負面的印象。此外,健康素養的不足也是一大關鍵。健康素養指的是個人獲取、理解和運用健康資訊的能力。健康素養較低者,更難以評估醫療AI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更容易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

加劇健康不平等的隱憂:惡性循環的風險

這種信任差距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健康狀況較差的族群不願意使用AI驅動的醫療服務,他們就可能錯失早期診斷、個人化治療等潛在益處,進而加劇現有的健康不平等現象。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健康狀況較差導致對AI不信任,不信任又導致無法獲得更好的醫療照護,最終使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

跨越信任鴻溝:多管齊下的策略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管齊下,從政策、醫療體系和科技發展等多個層面著手。

提升數位健康素養:教育是關鍵

政府和醫療機構應該加強推廣數位健康素養教育,幫助民眾了解醫療AI的運作原理、益處和風險,並提升他們使用數位健康工具的能力。教育內容應針對不同族群的需求量身打造,例如提供簡明易懂的圖文說明、舉辦社區講座、提供線上學習資源等。

加強醫病溝通:建立信任橋樑

醫護人員在推廣醫療AI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耐心傾聽患者的疑慮,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AI的應用方式和潛在效益,並強調AI是輔助而非取代醫療專業判斷。建立良好的醫病溝通,才能有效建立患者對AI的信任。

確保AI系統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消弭疑慮

AI系統的開發者也應該致力於提高系統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AI的決策過程和依據。這有助於消弭使用者對AI的黑盒子效應的疑慮,提升他們對AI的信任度。

關注弱勢族群的需求:縮小數位落差

政策制定者應該關注弱勢族群的需求,制定相關政策,確保他們能夠平等地獲取數位健康資源。例如,提供網路和智慧型裝置的補助、在偏遠地區設立數位健康服務中心等。

展望未來:打造更包容的醫療AI生態圈

醫療AI的發展不應加劇健康不平等,而應成為促進全民健康的利器。唯有透過多方合作,提升數位健康素養,加強醫病溝通,並關注弱勢族群的需求,才能跨越信任鴻溝,打造更包容、更公平的醫療AI生態圈,讓所有人都能共享科技發展的成果。 我們需要正視健康狀況較差者對醫療AI的信任度較低的問題,積極採取措施,彌合數位落差,才能確保醫療AI的發展真正造福所有人群,實現醫療的公平與普惠。這不僅是科技的挑戰,更是倫理的責任,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 GO-AI-6號機 Date: September 3,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標榜少油、少鹽的健康餐,近年來受到許多減重者的喜愛。(圖/Pixabay)

標榜少油、少鹽的健康餐,近來受到許多減重者的喜愛,但醫師林毅欣表示,食用健康餐時仍要注意一些細節,包括避開主食為紫米飯、使用不健康油品、溏心蛋的健康餐,小心越吃越胖。醫師李思賢也曾表示,外食族若想吃得健康,可就近在自助餐店選用多種原型蔬菜、同時白飯減量,就可便宜又獲得健康飲食的效果。

台安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林毅欣在一健康頻道表示,市售健康餐看似健康,但魔鬼藏在細節中。第一,健康餐通常以蛋白質居多,蛋白質也含油脂,過量攝取仍對身體造成負擔。第二,健康餐的配飯都以紫米飯為主,紫米飯屬於糯米的一種,熱量不低。

第三,外食烹調的青菜多半選用的是大豆沙拉油,屬於較不健康的油品,且常使用一些調味料,讓青菜不只是單純的膳食纖維,仍內含不佳的油脂。最後,很多健康餐都會配上溏心蛋,雖然好吃,但製作過程會加入糖,使其熱量高於水煮蛋。

低脂餐未必健康!醫:一般自助餐店多選用原型蔬菜更好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其臉書表示,市面上所謂的低脂食物有時未必健康,因為低脂食物常須補充其他營養素,常出現的就是碳水化合物。

李思賢並表示,脂肪對人體非常重要,大腦60%是脂肪,神經每個細胞都需要脂肪,因此,健康的脂肪對人體極其重要,市售的「健康餐盒」常主打雞胸肉,雞胸肉會使整個餐盒的油脂含量過少。他建議,民眾不妨去一般便當店,多點用原型蔬菜,並請店家減少白飯量,「這才是真正的健康便當。」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alvfwJu4
▼「睡好」能逆轉三高!醫曝:「掌握3點」戰勝壞膽固醇!營養師破迷思:「葡萄籽」別吐!富含「原花青素」可降低膽固醇(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年紀老了註定膝蓋要退化?專家指出,真正決定關節壽命的,不只是年紀,也不只是體重,而是細胞裡很重要的粒線體;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多數人認為,年紀老了註定膝蓋要退化,這可能是迷思。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引述研究指出,粒線體像細胞裡的發電廠,專門生產能量讓我們走路、上下樓梯。一旦能量不足,自由基冒太多火花,軟骨裡的基質流失,膝蓋開始卡卡,造成行動不靈活。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真正決定關節壽命的,不只是年紀,也不只是體重,而是細胞裡很重要的粒線體。研究發現,一旦發電廠壞掉,能量不足,自由基冒太多火花,細胞就會受傷,軟骨裡的基質慢慢流失,膝蓋就開始不靈光。很多人以為這只是退化,但其實背後是細胞在「耗電過頭」,發電廠扛不住。而適度的活動,能幫助粒線體把多餘的自由基清掉,維持正常代謝。

張家銘說明,有些人天生自由基少,關節比較耐用;有些人相對脆弱,就會比較早出現退化。雖然基因不能挑,但後天的生活方式,卻能讓粒線體多撐更久。因此,關節能不能讓我們順利行動,不只是看運氣,也不能怪老化。

身體活動是修復的力量

很多人怕膝蓋痛,就乾脆不動,甚至連散步都避免。張家銘建議,與其完全不動,不如選擇「溫和且持續」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這些運動就像定期幫發電廠檢修,讓它能發得久又穩。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藍莓、柑橘等食物,裡面有豐富多酚,能幫助粒線體修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研究也提到一些天然物質,例如,二氫楊梅素、尿石素A,能幫助粒線體修復功能。這些成分就藏在日常食物裡,包括葡萄皮、藍莓、柑橘,裡面有豐富多酚,石榴、莓果則能提供尿石素前驅物。張家銘建議,每天多吃一點顏色鮮豔的水果蔬菜,不只是抗氧化,更是替粒線體補充能量。

肥胖不只讓關節本身承受更多重量,也會讓粒線體在發炎環境下更快壞掉。張家銘提醒,體重每減少1公斤,膝蓋壓力就能少3到4公斤,這對粒線體來說就是大大減壓。因此,控制飲食、搭配運動,不只是減肥,更是替粒線體減少負荷。

張家銘還補充,睡眠則是修復的時間,睡著的時候,粒線體會進行「自噬」清理,把壞掉的零件拆掉再利用,規律睡眠比熬夜再補眠更重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市政府已連續4年舉辦星光路跑,在今年度盛大的星光路跑活動中,市政府政風處藉此辦反詐騙與廉政宣導,並特別向民眾宣導近期剛施行的「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現場設有「廉潔有獎徵答」以及「誠信彈珠台」等趣味互動遊戲,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透過一題生活化的廉政小知識,讓參加者在輕鬆答題中將廉潔觀念帶入日常生活中,也成功吸引大批跑友與民眾踴躍參與。

嘉義市政府政風處表示,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詐騙手法層出不窮,近年來不論是投資陷阱、假網購假檢警等案件,均造成民眾財產嚴重損失。因此,在推動廉政宣導之餘,反詐騙宣導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透過此次路跑活動的舞台,政風處提醒民眾,面對來路不明的訊息與可疑電話,要「一聽二掛查證」,切勿因一時心急而落入陷阱

另外,近期剛施行上路的「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立法目的在於透過制度化保障揭弊者權益,鼓勵其勇敢檢舉公部門、國營事業等機構內的重大不法行為,進而維護公共利益,建立廉能政府,並提供揭弊者身分保密,免受不利措施的保護廉潔與誠信是社會穩定與進步的根基,公務員應以清廉自持,市民應共同支持廉潔價值,形成社會正向力量。這次活動不只是單純的運動盛會,更是一場廉政教育的實地課程。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跑出健康也跑出廉潔!嘉義星光路跑廉政攤位人氣爆棚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

全國中小學(9/1)日開學日,高雄市長陳其邁與三位副市長分別至楠梓區右昌國小、楠梓區援中國小、三民區獅湖國小、左營區左營國小視察校園登革熱、腸病毒防疫整備情形,落實環境清潔「巡、倒、清、刷」,確保校園環境整潔,維護師生健康,同時關心小一新生入學情形,祝福學童快樂學習。

陳其邁先於右昌國小玄關聽取校長沈佑霖簡報校園防疫整備工作,後至活動中心參與新生始業式,並致贈新生「右昌好六禮」,祝福學童快樂學習。他提醒學童,高雄位處臺灣南部,易有登革熱傳染,務必做好環境清潔「巡、倒、清、刷」,同時也提醒學童落實勤洗手,杜絕腸病毒傳染。最後,陳其邁參與傳染病防治宣導有獎徵答活動,透過趣味的互動,提高學童對防疫的了解與重視,共同營造健康校園環境。

教育局表示,各級學校需定期進行環境消毒,強化衛生教育,並提醒師生勤洗手。同時,學校應密切留意自高風險地區返校的師生健康狀況,若出現發燒、頭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或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持續嘔吐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應立即通報轄區衛生所及校安系統,以降低疫情擴散風險。透過共同努力,營造安全、衛生的學習環境,守護師生健康。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趕暑假作業趕到呼吸急促、頭暈頭痛及四肢麻木症狀,導致過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出而造成低二氧化碳血症,因而也會引發呼吸性鹼中毒;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1)日是國中小學開學日,中國中小學生也在趕做暑假作業,據湖南長沙市中心醫院收治不少學生罹患「呼吸性鹼中毒」病例,其中一名11歲男童呼吸急促、頭暈頭痛及四肢麻木症狀。健保署衛教資料指出,嚴重者須由精神科醫師介入治療。

據長沙市中心醫院上(8)月收治呼吸性鹼中毒病例超過30多例。根據健保署衛教資料指出,過度換氣症候群是因為急性焦慮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發作的時候患者會不自主地加快呼吸,導致過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出而造成低二氧化碳血症,因而也會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患者發作時腦部會得到錯誤的訊息,誤以為自己正處於缺氧狀態,然後開始快而淺的呼吸,約1分鐘內就開始出現症狀:覺得四肢肌肉僵硬、嘴巴周圍及手指等處會有麻木或是刺痛的感覺,合併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心跳加快、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等現象。通常患者愈不舒服、愈緊張的時候,反而會使症狀惡化,導致惡性循環。嚴重的個案甚至可能發生昏厥。

3情況出現 快送醫

至於要不要找醫師?健保署建議以下3點情況,請儘速就醫:

●若情緒無法有效緩和下來,而且無法配合減慢呼吸次數,甚至已意識不清,那就必須送醫治療。

●致命性的急症(例如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氣胸、肺栓塞),有可能以過度換氣為症狀之一,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年紀大、家族史、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肺疾病史患者,仍應儘速就醫查明。

●若過度換氣症候群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應該尋求適當的諮商管道(如精神科醫師),以求辨識及瞭解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

不過預防重於治療,健保署提醒平常要適當的發洩情緒,不要刻意壓抑、出現過度換氣症候群要提醒自己放鬆情緒及放慢呼吸、平時應保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以及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刺激性飲料。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開學了不少人有「開學症候群」,通常半個月會改善,若持續有症狀也要就醫,勿讓患者衍生更多身心症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圖/科林提供)
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圖/科林提供)

「越早睡的人越早死」,這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說法,聽來令人心驚。對此,減重名醫邱正宏撰文闢謠,指出這其實是一個「有偏差」的研究結論。他解釋,該說法源自一項針對全球21個國家、超過11萬人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但研究者並未將各國的社會經濟、醫療條件等差異納入考量。例如,非洲部分地區因缺乏電力而早睡,但同時也飽受饑荒、戰亂與醫療落後的困擾,這些因素才是導致壽命較短的真正原因,而非單純的睡眠時間。

蔡依林發現早睡讓她「變漂亮」,因此養成晚上九點半睡覺的習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網路)
蔡依林發現早睡讓她「變漂亮」,因此養成晚上九點半睡覺的習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網路)

邱正宏強調,雖然早睡不等於早死,但確實有3個與睡眠相關的壞習慣,已被科學證實與死亡率增加有關。根據2010年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的一篇統合分析,該研究匯集了全球16篇醫學論文,探討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並得出以下結論:

1.  睡眠不足(每天少於5小時): 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2%。邱正宏解釋,睡太少會導致飢餓素增加、瘦素減少,進而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此外,體內的可體醇分泌增加、生長激素分泌減少,會使身體處於長期低度發炎狀態,增加罹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機率。

2.  睡眠過多(每天超過9小時): 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30%。儘管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推測,這類人可能同時患有憂鬱症或未經診斷的潛在疾病。此外,長時間睡眠通常伴隨著較低的身體活動水平,身體健康不佳或癌症引起的疲勞也可能導致睡眠過長。

3.  晚餐後太早睡: 另一個與早死相關的壞習慣,就是晚餐後立即入睡。根據2018年發表在《癌症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項西班牙研究,晚餐後等待2小時以上再睡覺的人,罹患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低了20%。此外,研究也指出,晚上9點前吃完晚餐的人,比10點後才用餐的人,有更低的罹癌風險。

愛吃宵夜、吃飽就睡,也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愛吃宵夜、吃飽就睡,也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邱正宏補充,另一個2018年發表的中國研究也佐證了飲食與癌症的關聯。該研究發現,晚餐後不到3小時就睡覺、晚餐後沒有散步習慣,以及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都更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

綜合上述研究,邱正宏建議,為了降低罹病風險,民眾應盡量將每日睡眠時間控制在6至8小時,避免低於5小時或超過9小時。同時,吃完晚餐後最好等待2到3小時再入睡,並盡量在晚上9點前完成用餐,以維護身體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大阪小情侶悶死新生女嬰 「裝垃圾袋打結」18歲母:不會照顧
台海有事英國備戰? 英防長駁斥「說法被扭曲」:優先追求和平解決
九三前夕震撼片!海軍曝漢光41「增程雄三」 模擬美軍補給艦入港
白營走讀變調!黃國昌率「金釵」爬拒馬襲警 她揭背後目的:根本造勢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黑富含花青素,具天然抗氧化力,還能補鐵、養氣;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天一碗香噴噴的白飯,是不少台灣人心中最療癒的日常幸福。農糧署於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米飯不僅能帶來滿滿能量,還是最佳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比起麵食更容易消化、腸胃負擔小,是全齡適合的主食。不同米種營養有差異,例如糙米富含膳食纖維與B群;胚芽米保留米胚營養;黑米則富含花青素能補鐵,只要聰明搭配,每天吃米飯也能兼顧健康與美味!

各類米飯特色與營養

●白米:口感軟Q、滑順好入口,是最常見的主食,但營養較單純,建議搭配蔬菜與蛋白質,均衡更完整。

●糙米:保留米糠與胚芽,富含膳食纖維與B群,有助腸胃健康與代謝機能,適合養生族,但較有嚼勁,建議與白米混合烹煮。

●胚芽米:兼顧營養與口感,保留米胚,風味平衡、略帶米香,容易被接受。但因胚芽易氧化,建議冷藏保存並盡快食用。

●黑米:紫黑色澤吸睛,富含花青素,具天然抗氧化力,還能補鐵、養氣。不過米芯偏硬,建議充分浸泡後與白米混合烹煮。

糙米保留米糠與胚芽,富含膳食纖維與B群;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吃飯小撇步

以每日2000大卡飲食為基準,每餐建議吃1-1.5碗飯,其中1/3可選糙米、胚芽米或黑米,不僅能增加膳食纖維,還更有飽足感。農糧署提醒,市面上的「黑糯糙米」其實就是黑米,購買時要特別留意名稱。天天吃米飯,不僅營養滿分,還能享受最新鮮、最自然的在地美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提到,對升上國二的學生而言,暫時遠離升學壓力,卻也最容易鬆懈。(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九月的校園總是特別熱鬧,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提到,對剛進國中的孩子來說,嶄新的制服與新環境象徵著成長的起點;對升上國二的學生而言,暫時遠離升學壓力,卻也最容易鬆懈。不同年級的孩子,在開學時展現截然不同的心境與挑戰。父母若能理解這些差異,適時放手、陪伴與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更順利地調整步調,帶著期待而不是焦慮迎接新學期。

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分享,不同期的國中生容易面臨的問題。

國一新生:矛盾的起點

剛進國中的孩子,叛逆、稚嫩與成熟往往同時出現。他們對自由充滿嚮往,卻又因陌生環境感到不安;想要表現成熟,卻又常因小事衝動。更重要的是,同儕影響力大幅提升,孩子開始在乎「同學怎麼看自己」,父母的話有時反而被排到後面。

國二學生:暫時的舒緩期

升上國二,還沒面臨升學壓力,看似是「輕鬆的一年」,卻也最容易鬆懈。這段時間其實是培養規律的最佳時機,像是參與社團、練習時間規劃,建立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若只是「撐過去」,等到國三才臨時抱佛腳,壓力會倍增。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提到,剛進國中的孩子,叛逆、稚嫩與成熟往往同時出現。他們對自由充滿嚮往,卻又因陌生環境感到不安。(圖取自freepik)

父母能做什麼?

1.自主管理的逐漸放手:生活作息、課業規劃,甚至小小的突發狀況,像是忘帶東西,都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而不是立刻求助父母。

2.最後幾天的收心:避免日夜顛倒,可以用階梯式調整:先提早半小時睡,再慢慢往前挪,讓身體有時間適應。

3.零用錢與手機使用:這是國中很容易爆發衝突的兩大議題。與其單純禁止,不如討論「怎麼用」與「何時用」,給孩子一些練習自控的機會。

4.情緒與親子溝通:國中孩子表達壓力的方式,常常是冷漠或暴躁。父母不用急著糾正,而是先聽見背後的焦慮。即便孩子話少,透過一起煮飯、散步時「不經意的閒聊」,比起「約談」更能創造自然的對話時刻。

黃閎新提醒,開學前的倒數,其實不是「備戰」,而是「熱身」。陪孩子調整步調、慢慢進入狀態,才能讓這段過程多一點信任與期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國泰健康管理數據部智能發展-陳丁碩受邀上台發表。(圖/業者提供)

【報新聞/記者羅蔚舟報導】
國泰健康管理在代謝症候群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邀請醫師、營養師與數據部團隊共同研究以12週智慧健康介入計畫,實證「精準個人化」、「提升持之以恆的動力(強化依從性)」、「短期內觀察改善」三大核心策略,在短短 8 週即可觀察到參與者腰圍、血脂等代謝健康指標的顯著改善(本計畫研究成果僅適用於特定參與樣本)。憑藉實證數據與創新策略,團隊遠赴新加坡參與國際健康照護品質與安全論壇,展現台灣智慧健康的新典範。

國泰健康管理12週代謝改善研究計畫 登上國際健康照護論壇舞台展現台灣智慧健康新典範 – 報新聞 Mega News
▲國泰健康管理數據部智能發展-陳丁碩受邀上台發表(圖/業者提供)

█研究亮點:12週代謝症候群計畫展現成效
國泰健康管理以「依從性才是決定代謝改善的關鍵因子」為核心設計的 12週 AI 驅動標準化代謝健康介入計畫,並結合數位紀錄、遊戲化機制與個人化營養建議,全面提升參與者的參與動機與介入成效。

這項研究計畫成果顯示,高依從性參與者在第 8 週即可觀察到代謝健康指標的顯著改善,改善幅度幾乎是低依從者的兩倍:腰圍減少可達 3.3 公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 9.9 mg/dL、三酸甘油酯降低 26.6 mg/dL。

實證數據也顯示90%的參與者給予 4 分以上評價(滿分 5 分),94%參與者認為營養師與互動提醒最有幫助,最終,超過三分之二的參與者認為自己有明顯改善——不只是體重減少,更是對日常健康行為有了更高的自覺。

█國際肯定 台灣智慧健康新典範
憑藉此計畫的實證數據與創新策略,國泰健康管理團隊前往國際健康照護品質與安全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n 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care)發表研究成果展現在智慧健康介入與數據應用上的國際競爭力。該論壇由《英國醫學期刊》(BMJ)與美國健康照護促進協會(IHI)共同主辦,是全球健康照護界重要的學術與實務交流平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及健康專家與從業者共襄盛舉。

█以數據驅動人本照護 打造醫療永續創新解方
國泰健康管理表示:「此次至國際舞台,不僅肯定了團隊將數據分析與健康管理實務結合的能力,也展現台灣在精準健康、個人化介入與依從性提升上的創新成果。我們將持續以科學數據為基礎,讓健康管理不再只是一次性的檢測,而是持續而專業的顧問式服務,協助每一位客戶真正邁向更全面、更長遠的健康生活。」

author avatar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