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奇美醫院落實醫療品質管理,率先全台通過ISO 7101認證,由SGS管理與保證事業群副總裁鮑伯宇(中右)頒發證書,奇美醫院長林宏榮(中左)代表受證。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落實醫療品質管理、建立以人為本的就醫環境,經評鑑通過「ISO 7101認證」,成為全台率先獲得此國際級醫療品質管理系統標準驗證的醫學中心。未來病人在奇美醫院的每一次看診、每一筆醫療決策,都將更加安全、有保障。

ISO 7101認證23日在奇美醫院舉行授證典禮,由辦理此認證的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管理與保證事業群副總裁鮑伯宇親自頒發證書,由奇美醫院長林宏榮代表受證,象徵台灣醫療品質正式與國際接軌,邁向制度化與永續化的重要一步。

林宏榮院長表示,ISO 71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於2023年推出全球第一套專為醫療機構設計的品質管理系統標準,延續ISO 9001品質管理精神,結合醫療專業特性,聚焦於病人安全、醫療品質及病人經驗,內容涵蓋領導治理、臨床作業、病人參與、風險管理、人力資源、資訊安全與感染控制7大核心要素,建構一個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架構,協助醫療機構在面對高齡、慢性病與數位化浪潮下,讓醫療照護更穩定、更具延續性。

奇美醫院自2000年晉升醫學中心以來,已連續6次通過醫學中心評鑑並獲優等成績。此次取得ISO 7101驗證,更進一步將國際標準導入醫療組織日常營運,為亞洲區樹立醫療品質管理新標竿。

林宏榮表示,奇美醫院取得ISO 7101認證後,未來希望能將醫院評鑑、緊急醫療能力評定與各項外部查核機制整合,提升合規效率,減少重複作業與資源浪費,讓病人得到真正落實的品質照護,也讓醫護同仁的工作負擔更合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衣綸/台北報導

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GSK)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格婷娜(Tina Graves)今(23)日出席「亞洲生技大會 Bio Asia–Taiwan Conference」,並以「攜手預防:以創新超前疾病,前進健康未來」為題發表專題演說,強調預防醫學在高齡社會中的關鍵角色,呼籲政府與產業攜手推動成人疫苗政策,共創健康老化的永續未來。

格婷娜指出,亞洲多國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預測,台灣在2070年時,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比重高達46%,其中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將為全民健康照護體系帶來嚴峻挑戰。不過,她也引用研究指出,台灣多達三成的疾病負擔,其實可透過有效的健康介入措施加以改善,其中「預防」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演講中,格婷娜特別提及澳洲的經驗,根據該國研究顯示,每投資1美元於成人疫苗接種,便可帶來3.4美元的健康與經濟效益,「投資疫苗接種,就是投資國家的健康未來。」她強調,疫苗政策不應只針對兒童,更應擴及成年與高齡族群,從預防端減緩慢性病與傳染病帶來的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

成人疫苗助健康經濟雙贏 GSK於亞洲生技大會拋預防醫療策略 11

格婷娜呼籲,面對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政府、公衛單位、醫療機構與民間企業需加速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共同推進成人疫苗接種計畫。包括建立永續的財務支持系統、移除制度性障礙、提升大眾疫苗認知與接種意願,並維持民眾對疫苗的長期信任,「唯有整合資源,才能打造真正健康、永續的高齡社會。」

GSK自英國成立至今,已在台灣深耕近45年,秉持「集結科學、科技與人才,共同戰勝疾病」的核心使命,每天於全球生產並配送超過150萬劑疫苗,守護民眾免受流感、帶狀疱疹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疾病威脅,並在全球112個國家提供涵蓋癌症、HIV、紅斑性狼瘡與呼吸道等領域的藥物。

GSK長年致力於疾病預防與創新醫療技術的發展,核心研發領域聚焦於傳染性疾病、免疫學、呼吸道疾病、HIV與癌症等五大方向。2023年GSK全球研發投入高達2,546億元新台幣,目前正開發中的產品包括19種疫苗與52項藥品。為加速創新研發,GSK善用基因體資料、患者洞察、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深入探索疾病機轉,目標在2031年前,正面影響全球25億人的健康生活。

照片來源:GSK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惡臭擾民多年 劉美芳籲市府重視板橋農村公園水溝整治

危險路口增設「按壓式號誌」 劉哲彰為行動不便者開闢安心通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晨暉生技(1271)旗下於台灣進行藥品代理與銷售業務的保瑞聯邦22日正式與全球製藥領導公司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簽訂合作協議,取得4款聚焦感染、中樞神經與罕見疾病治療領域的藥物在台經銷權。此合作不僅強化保瑞聯邦於醫院端的產品組合,也與保瑞集團持續深化罕見疾病與專科藥物佈局的核心策略接軌,滿足台灣未竟的醫療需求。

晨暉生技董事長盛保熙表示,保瑞聯邦評估國際局勢並審視台灣的藥物需求,與Dr. Reddy’s合作提供更多學名藥選擇且深化著墨罕病藥物,我們期待成為醫療院所關鍵的合作夥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圖)晨暉董事長盛保熙(左)代表保瑞聯邦與Dr. Reddy’s大中華區總經理Mr. Satheeshkumar Sriharan(右)完成合作簽約儀式

Dr. Reddy’s大中華區總經理Mr. Satheeshkumar Sriharan特地蒞臨簽約,他說,在近期的合作案中,我們最期待的就是與保聯的合作;憑藉其在西藥代理與銷售通路的經驗,相信能讓更多亟待取得有關醫療資源的病患得到更多元、更有效的治療;因為,健康不能等待。

保聯於2023年11月併入保瑞集團晨暉生技,營業內容為各種藥劑成品的經銷業務,涵蓋處方藥、OTC藥品、保健食品及護膚品等多元產品,且深度佈局各類台灣市場通路如醫院、診所、藥局以及消費者直購電商。(自立電子報2025/7/22)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央社訊)工研院21日宣布攜手4家醫療機構亞東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奇美醫院,啟動「MedBobi 2.0整合平台」,協助醫護人員從行政支援邁向臨床判斷,將作業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3分鐘,開創智慧醫療AI落地新模式。

工研院副總經理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為協助醫療產業搭上人工智慧(AI)浪潮,工研院2024年研發推出「MedBobi醫護聲易通」,已導入臨床醫院。今年在既有基礎上再進化,升級推出「MedBobi 2.0」。

莊曜宇說,工研院以開放式平台整合4家智慧醫療機構的臨床語音資料,建構更貼近現場需求的智慧醫護助理系統。減輕醫護人員文書與行政負擔,並協助提供精準決策,提升照護品質。

莊曜宇表示,平台開放全台臨床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使用,期能推動產業轉型、促進技術擴散,落實以科技支持醫護、強化照護韌性的政策方向,打造友善醫療環境、減輕醫護負擔。

工研院指出,「MedBobi 2.0整合平台」提供醫療術語、語調語氣與臨床情境等語音資料,提升AI對醫護語言的理解與回應能力。MedBobi 2.0可整合語音辨識、感知推理與即時回應等功能,協助醫護人員快速做出精準判斷,減輕文書與溝通負擔,優化工作流程,提升照護品質。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工研院今日攜手亞東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奇美醫院,共同啟動「MedBobi 2.0 整合平台」,協助醫護人員從行政支援邁向臨床判斷,縮短作業時間從 30 分鐘至 3 分鐘,並開放給所有願意導入的長照、醫療機構使用。

工研院副總曁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這是台灣首個以「臨床語料」與 AI 模型訓練,打造的智慧醫療共創平台,而所謂的臨床語料就是臨床常用的溝通術語,導入多模態生成式 AI 與華語語音辨識技術,整合平台推出具備智慧決策能力的升級版「MedBobi2.0」。

莊曜宇指出,原本為協助醫療產業導入 AI 技術,工研院 2024 年研發出「MedBobi 醫護聲意通」,今年以既有基礎升級為「MedBobi 2.0 整合平台」,以開放式平台整合四家智慧醫療機構的臨床語音資料,建構更貼近現場需求的智慧醫護助理系統。

莊曜宇說明,系統不僅有效減輕醫護人員文書與行政負擔,並能協助提供精準決策,並開放給全台臨床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使用,更有助於降低醫護人員離職率約 50% 至 70%,有效因應醫護人力吃緊的問題。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醫院持續致力於智慧醫療創新,這次攜手工研院共同推動 MedBobi 2.0 整合平台,期望透過臨床語音與 AI 模型整合,強化第一線醫護決策支援能力,加速 AI 技術落地應用,提升病患照護品質,實現智慧醫療願景。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院長蔡明哲表示,藉由臨床語音與語意資料整合,將有助於提升醫療決策效率,未來盼加速導入臨床流程,打造更即時、準確的智慧照護模式,期待能共同開啟 AI 醫療落地的新篇章。

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金順表示,推動 AI 走入臨床服務,成為醫療人員的智能助手,這是高雄榮民總醫院提升醫療服務與革新的目標,期望透過 MedBobi 2.0 整合平台,為病患提供更溫暖體貼的照護服務。

奇美醫院專案副院長陳誘琴表示,作為雲嘉南最大醫療體系,奇美醫院致力推動智慧醫療實踐,這次參與「MedBobi2.0 整合平台」合作,期望透過智慧醫護助理系統的臨床應用,減輕輕醫護負擔,並提升病人照護品質,展現 AI 落地臨床的實際效益。

莊曜宇分享,「MedBobi 2.0 整合平台」具備三大優勢,包括精準支援 96 種語言轉文字,全面理解全球醫護對話,並將處理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至 3 分鐘,大幅提升 10 倍的醫療文書效率,更有效降低護理人員的離職率 2 至 4 倍,穩定醫護團隊的運作。

莊曜宇強調,「MedBobi 2.0 整合平台」以實際臨床需求為核心,導入工研院 AI 技術,並結合四家臨床醫院提供的語音資料,涵蓋醫療術語、語調語氣與臨床情境,藉此提升 AI 對醫護語言的理解與回應能力。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民眾到醫院就醫後,一旦疾病惡化,不免向醫療團隊抱怨。醫師建議,最好在第一時間,讓家屬知道疾病狀況、接下來可能惡化的進展;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民眾到醫院就醫以後,一旦遇到疾病惡化,不免向醫療團隊抱怨「人好好的進來,怎麼會越醫越差!」導致醫病之間氣氛緊張。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分享 ,民眾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對於「疾病的自然進程」沒有概念,最好能在第一時間,讓家屬知道疾病的狀況、接下來可能惡化的進展,而不是他們原本所認知的「好好的」、「小感冒而已」。他建議做好病情解說的4個步驟STOP。

陳志金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分享,經常聽到家屬說「人好好的進來,怎麼會越醫越差!」一旦醫療人員用「人好好的,沒事幹嘛來醫院?」這樣反嗆回去,對醫病溝通並沒有幫助,只是逞一時之快而已。一般民眾就醫時,會有「人好好的」這種感覺,主要是對於「疾病的自然進程」沒有概念。

陳志金說,「疾病的自然進程」是疾病在沒有接受治療,或者即使已經接受治療後,仍然會沿著「常見的軌跡」進展、惡化。例如,年長病人若患了肺炎,一開始就像感冒的症狀,然後會喘、血氧會下降、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可能會進展到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甚至進展到死亡。

也就是說,老年人肺炎的可能進程,醫療人員所做的事就是攔截疾病的惡化,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把病人「拉回到」他住院前的狀況;差一點的就是,維持他入院時的情況;更差的有可能是病況持續惡化,甚至走向死亡。

陳志金又說,每次醫療人員是不是都能夠把病人「往上拉」?並不一定,仍有很多變數。家屬所期待的,往往就是人都送到醫院,當然要改善。因此家屬會覺得,病人變差就是「醫療人員造成的」。主要在於民眾不清楚「變差」是疾病本來就會發生的進展。

陳志金建議,運用病情解說口訣STOP,方便醫師向病人與家屬解說病情,希望拉近彼此認知的落差。病情解說的四個步驟STOP為,Situation目前病況,Treatment治療計劃,Observation觀察重點,Progression可能進展。

1.Situation目前病況

病人的根本疾病是什麼?年紀大不大?得了什麼疾病?如何得病?目前現況如何?

2.Treatment 治療計劃

醫療團隊採取什麼治療(抗生素、呼吸器、洗腎、升壓劑…)來試圖阻擋攔截疾病惡化。必須強調疾病本身就會惡化,醫療團隊的所有努力,就是要阻擋病情變差,但是,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3.Observation 觀察重點

未來幾天觀察的重點:升壓劑是否會用到最高量?氧氣是否用到100%?有沒有排尿?意識變化?

4.Progression可能進展

病情可能的進展都要事先說明,不要等到發生才說。例如,胸痛病人可能會心率不整或猝死;腦中風要告知可能在第3或第4天會因腦水腫而惡化;急性腎衰竭可能需要洗腎、高血鉀會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喘的病人可能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等等。

陳志金補充,醫療團隊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一開始接手治療的時候,花一點時間說明,讓家屬知道,醫療所進行的是「攔截行為」。畢竟醫病的共同敵人是「疾病」和「無常」,並不是彼此。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紀元2025年07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Lawrence Wilson報導/陳霆編譯)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簡稱CMS)週四(7月17日)宣布,有數百萬人同時在多個州加入政府醫療保健計劃,或同時註冊了多種計劃,使納稅人每年因此蒙受約140億美元的損失。

該公告是針對2024年「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及「平價醫療法案交易平台」(Affordable Care Act Exchange)註冊數據進行分析後發布的。

調查發現,2024年約有120萬人同時在兩個(或以上)州註冊了Medicaid或CHIP;另有160萬人在註冊了Medicaid或CHIP的同時,也參加了有補貼的Exchange計劃。

這些「重複參保者」總數約為280萬人。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小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聲明中表示:「在川普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不再容忍以我們最弱勢公民為代價的浪費、欺詐與濫用行為。」

重複登記會造成資金浪費,卻無法為患者提供額外的醫療照護。

約75%的Medicaid投保人,以及更高比例的Exchange投保人,都加入了「管理式醫療計劃」(Managed Care Plans)。在此制度下,政府每月向保險公司支付一筆固定費用,為受保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若出現重複登記,政府將為同一人支付兩份保費。

有些Medicaid投保人在搬遷至另一州後,註冊了當地的Medicaid,卻忘記通知原州取消,因此無意中造成重複登記。

也有些情況是,當某些投保人收入增加後,已不符合Medicaid資格,改參加了Exchange保險,但未取消原本的Medicaid註冊。

聯邦規定要求每半年核查一次數據,以剔除重複註冊。但在COVID-19疫情期間,為避免民眾失去醫療保險,這項核查暫停執行。

CMS主任、梅赫梅特‧奧茲醫生(Dr. Mehmet Oz)表示,該機構將恢復定期且徹底的註冊資料審查。

奧茲說:「這正是我們當初在《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中,力爭加強反詐欺工具的原因——為的就是應對這類浪費,並杜絕為同一人的醫療保險重複付款。」

他表示,聯邦政府將與各州合作,在清查註冊名單的同時,避免讓真正有資格的人失去保障。當一名受保人疑似有雙重登記時,將通知兩個州以便核實現狀。

CMS也將通知那些同時出現在Medicaid、CHIP及奧巴馬醫療計劃(Obamacare)名單中的人,要求他們取消其中一項登記,或通知Exchange該資料不正確。

2024年,美國在Medicaid上的支出超過6,180億美元。重複註冊只是眾多浪費支出的一種形式。

《大而美法案》包含幾項條款,旨在確保只有合格受益人才能加入該計劃。

其中一項規定將於2027年10月生效,屆時所有受益人須每6個月驗證一次資格,而非每年一次,以剔除收入超標者與非法居留者。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約有140萬非法移民登記參加了Medicaid。

此外,該法案還要求部分Medicaid投保人,每週必須從事20小時的就業、教育活動、訓練或社區服務活動。這項規定最早將於2027年1月1日生效,僅適用於沒有殘疾,且沒有撫養兒童或其他受扶養人的成年人。

根據健康政策智庫KFF的調查,約90%的共和黨人及超過半數的民主黨人支持這些新規。

然而,進步派智庫「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Center for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的吉迪恩‧盧肯斯(Gideon Lukens)與伊莉莎白‧張(Elizabeth Zhang)則批評,針對最低工時的要求「造成了行政障礙和繁瑣流程,導致即使是正在工作者、政策中得以豁免者,也可能因此失去保險資格」。

兩人指出:「這些規定也會導致正在轉換工作的民眾失去保障。」

截至2025年3月,約有7,100萬人登記參加Medicaid;另有700萬人參與CHIP計劃,另有約2,400萬人參加平價醫療法案的Exchange計劃。

原文「 Duplicate Medicaid Enrollees Cost Taxpayers $14 Billion a Year: Report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沐恩#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9 10:07(7/19 10:21 更新)



世台會董事長陳秋貴(右3)、國合會秘書長黃玉霖(右2)與駐紐約辦事處副處長張麗賢(左3)等人出席世台會紐約總部舉行的「數位健康,全球影響」研討會。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攝 114年7月19日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18日專電)非政府組織北美世台聯合基金會今天在紐約舉行「數位健康,全球影響」研討會,健保署、國合會及國際公衛專家攜手說明,在非洲與南美洲等地透過人工智慧建立醫療網路、提升效率與降低在地流行疾病風險的經驗。

世台聯合基金會紐約全球總部17日正式啟用後舉行首場研討會,活動邀請國合會秘書長黃玉霖、國際公衛服務機構古柏/史密斯(Cooper/Smith)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克雷恩(Hannah Cooper Klein)等跨國公益服務專業人士出席。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透過視訊連線,在活動中說明台灣推行全民健保經驗,及現階段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因應未來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克雷恩與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公共衛生與全球健康主任墨菲(Padmini Murthy),說明在基礎醫療建設未完整發展地區,透過人工智慧協助處理流行疾病與新型傳染病的經驗與方法。

黃玉霖指出,國合會聚焦多項人工智慧發展,範圍包括當前公衛、醫療服務、大眾文化、經貿、數位政府及主權人工智慧。科技可以協助國家發展與社群福祉,方法涵蓋系統化、創新、算力與建立組織能力。

國合會巴拉圭健康資訊管理效率提升計畫專案經理吳元安,長期在當地協助台灣邦交國建立系統化數位醫療,從人力訓練到患者諮詢,逐步建立巴國大型資料庫,提升公衛水準。

他表示,如今系統已達到超過7成(巴拉圭)民眾,每個月可進行超過150萬次諮詢服務,過程中可蒐集資訊,每月約有140萬次即時資訊,並使用知名商業智慧軟體發展各項統計資訊。(編輯:陳慧萍)11407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8 14:55(7/18 15:31 更新)



越南醫院VINH DUC General Hospital醫療團,18日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針對脊椎及疼痛治療與智能復健機器人等智慧醫療參訪交流,期盼未來在臨床應用端合作互補所長。(亞大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傳真 114年7月18日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18日電)越南醫院VINH DUC General Hospital醫療團今天參訪亞大醫院脊椎及疼痛治療、智能復健機器人等智慧醫療。亞大醫院說,期待在臨床應用端合作,輸出台灣醫療技術軟實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政府近年推動南向政策,鼓勵與周邊國家及民間團體發展醫療、農業、觀光、科技等領域合作關係。院方透過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聯繫,邀請VINH DUC General Hospital董事長Nguyen Dinh Chi及多名院方代表參訪,促成台越醫療的合作。

亞大醫院院長許永信說,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在國際上備受矚目,越南國人對於醫療需求與期待也會日益提升。亞大醫院樂意與國際夥伴分享實務經驗,攜手提升亞洲地區的醫療品質,為雙方未來合作奠下重要里程碑。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今天的參訪行程包括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高壓氧中心、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癌症中心等單位,院方同時安排實地操作體驗機器人復健,讓參訪團了解患者使用時的真實感受。

雙方會後均表示,必須透過持續交流才有機會深入認識彼此,有信心未來可以強化國際醫療與資源共享。亞大醫院表示,期盼在臨床應用端合作互補所長,穩定輸出台灣醫療技術軟實力。(編輯:吳素柔)114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地方中央橫向溝通 強化在地醫療量能與安心就醫環境 衛福部、台北榮總、退輔會等單位持續合作優化金門醫療


發布日期:


記者:

李映蓉/縣府報導。


點閱率:61


金門縣政府昨日召開金門醫療三方合作契約續約研商會議。(薛子軒攝)


金門縣政府昨(17)日召開金門醫療三方合作契約續約研商會議,由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邀集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王裕煒、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任技正林淑芬、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院長王世典等中央與醫療體系代表,共同就即將於11月19日到期的金門醫療第二期三方合作契約展開研商。會議聚焦檢視既有合作模式與制度設計,為金門醫療奠定更穩定的推動基礎。
面對金門長年以來在醫療資源與人力方面的挑戰,縣長陳福海指出,金門醫療的困境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一連串結構性問題的總和。他回顧過往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即曾爭取黑鷹直升機進駐金門,解決鄉親緊急後送的困難。多年來更深刻體會到,醫療改革所需的不僅是制度的變革,更需要中央與地方持續協力前行。他強調,縣府始終重視與中央機關間的橫向溝通,並期盼此次續約做為契機,建立更即時的聯繫機制,例如成立經管小組或聯繫群組,協助解決行政協調與資源整合上的實務問題。
陳縣長表示,相較於單一機構的管理方式,「三方合作」模式具備更高的彈性與互補性,若能進一步強化協調效能、深化三方互信,將有助於金門醫療體系穩健邁向下一階段發展。他也期許未來的合作能更加著重制度優化與民眾感受,讓鄉親在家鄉就能享有更安心、便利的醫療服務。
針對陳縣長所提醫保生制度、檢查排程等面向,衛福部附屬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王裕煒回應,將這些建議視為推動制度優化的重要動能,並承諾提供必要支援與穩定的培訓環境,以促進人力穩定與良性循環。
退輔會簡任技正林淑芬則表示,退輔會將持續配合三方合作架構,強化制度接軌與人力協調,並視金門醫療為長期投入支持的重點任務,協助強化地區醫療量能。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指出,近年金門地區後送病患比例明顯下降,顯示在地醫療能力已有實質提升。他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綠色通道」與「一次往返檢查」等制度,減輕病患奔波壓力,同時致力於人才培育與返鄉機制的建置,支持金門建立自足的醫療團隊。
金門醫院院長王世典說明,針對部分檢查排程時間過久的問題,院方已啟動內部調整作業,並積極引進金門子弟返鄉參與專科訓練,補強各科別人力;在縣府適時協助下,醫療體系推動運作更為順利,民眾滿意度也逐步提升。
縣長陳福海強調,縣府將與各合作單位保持緊密聯繫,持續推動契約的順利銜接與後續執行,同時在制度設計與實務推動之間找到平衡。他也表示,醫療照護是一項長期而細緻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面對、分工合作,方能真正落實改革。
陳縣長最後重申,金門縣政府將秉持「問題導向、民眾需求優先」的施政原則,持續優化醫療環境,讓鄉親不必遠赴本島或海外,在金門本地就能安心就醫、放心養病,感受到制度改革帶來的實質改善與人性溫度。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