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大紀元2025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被譽為「超人醫生」的徐超斌因病過世,他長年致力於改善台灣東南角南迴地區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近年飽受癌症之苦,仍堅持在南迴地區巡診。19日卻傳出他不幸病逝的消息,享年58歲。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會繼續努力提升偏鄉醫療,不讓他失望。」

台東排灣族醫生徐超斌7歲時看著部落長輩生病倒下,還來不及送到醫院,救護車就返回部落,他因此發誓,將來一定要當醫生,不想再有人在送醫途中枉死。

徐超斌自醫學院畢業、從醫後,2002年回到故鄉達仁鄉,擔任主任醫師。他深感南迴沿線缺乏大型醫院可以救治急病患者,因此辭掉衛生所職務,投入籌建南迴醫院的工作,成立基金會,四處奔波募款,被譽為「超人醫師」。他一個人照顧4,141名鄉民,每天在蜿蜒的山區道路奔波,經常披星戴月,最終積勞成疾,甚至中風。

他曾經發願要成立南迴醫院,但近年飽受癌症之苦,只能先成立南迴診所,持續穿梭南迴地區看病。近期他的臉書互動減少,其家人在社群媒體貼文,宣布他病逝的消息。

回溯過往,石崇良那年還是衛生署醫事處長,徐超斌拿著興建南迴醫院的計畫書找上他。他跟徐超斌說,一個連政府都不敢蓋醫院的地方,「你真的要在那裡蓋醫院嗎?」,這也是兩人認識的開始。

石崇良19日接受媒體電訪時回憶,兩人幾次見面,他感受到徐超斌「話不多,口才不是很好」,但很有理想,可以為了理念堅持到底,讓人非常感動。徐超斌曾與他討論籌建南迴醫院的構想,但他提醒,「以一人之力或基金會,要成立醫院非常辛苦」,當時就人口數及醫療人力而言,很難再去成立一個醫院。

石崇良說,當時台東緊急醫療中心評估要擴大規模,中央與台東市規劃,另外擇一塊較大的地重新興建3層樓、新的大武衛生所及緊急醫療中心,由台東馬偕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高醫及奇美醫院協助,擴大衛生所的科別及功能,24小時運作,具備夜間及假日急診功能,並提升包括內視鏡、超音波和遠距醫療等設備。

石崇良感慨,徐超斌與病魔奮戰很久,幾度病危都撐了過來,現在「再也沒機會跟他(徐超斌)說話了」,希望他在天上繼續庇佑南迴人民的健康,政府也會努力提升偏鄉醫療,不讓他失望。

南迴基金會將辦追思會

徐超斌創辦的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在社群發文,為了感念徐醫師的心意與奉獻,將在台北與台東舉辦紀念會,邀請親友、病人及關心他的朋友共同追憶、傾聽與分享,再一次感受他留下的溫暖與力量,也讓他的愛與信念繼續引領南迴前行。相關日期與地點將在確認後公告

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社團法人台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19日表示,徐醫師始終以堅毅勇敢、永不放棄的態度面對艱辛的治療過程,就算是抗癌期間,只要稍微穩定,他便走進南迴診所看診,或是到病人家中執行居家醫療。他曾自嘲「病人照顧病人」,卻以行動展現對醫療工作的熱愛與責任。最終他在居家安寧療護團隊的陪伴下,在家中安詳離世。

南迴基金會說,全體同仁將延續徐醫師的初心與精神,守護南迴居民的健康,陪伴更多需要支持的家庭,傳遞他點燃的希望之光。這段時間懇請各界體諒,給予其家屬安靜陪伴的空間與隱私。

南迴診所9月已迎來新的醫療生力軍、徐超斌的接棒人。原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高元正式加入並擔任診所院長,與南迴基金會深化偏鄉醫療服務,為南迴居民健康把關。◇

責任編輯:林勤芝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大紀元2025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美國醫療科技公司GE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Inc.(通用電氣醫療科技公司)正評估出售其在中國子公司的部分股權,估值可能達數十億美元。此舉反映出外資醫療企業在中國面臨的政策壓力與營運挑戰。

據彭博社週四(9月18日)援引知情人士報導,GE Healthcare目前正與財務顧問合作,研擬包括出售部分股權在內的多項選項,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受此消息影響,該公司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一度上漲2.3%。GE Healthcare目前市值約350億美元,今年以來已下跌約2%。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GE Healthcare表示,儘管正在檢視中國業務策略,公司仍「致力於服務中國患者與醫療機構」。中國是其第二大市場,員工數約為7,000人。

根據公司2024年年報,GE Healthcare去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為24億美元,較2023年下滑15%。在截至2025年6月的季度中,中國收入再減3%。公司指出,中共針對醫療產業展開的反貪腐行動導致其訂單延遲與銷售放緩。

醫療產業媒體Fierce Biotech與《Business Standard》指出,這場反腐風暴已嚴重衝擊企業信任與採購流程,外資企業普遍面臨合規壓力與決策延宕。GE Healthcare此番考慮股權調整,反映外資醫療公司在中國營運不確定性持續升高。

此外,地緣政治緊張、本土競爭加劇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正在侵蝕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的信心。根據上海美國商會上週發布的調查,對未來五年中國業務持樂觀看法的美國企業比例降至41%,創歷史新低。

彭博社報導指出,GE Healthcare可能通過引入戰略投資或出售部分資產,應對當前市場挑戰。這也與近期多家跨國企業在華策略調整的趨勢一致。

包括星巴克(Starbucks)、通用磨坊旗下的哈根達斯(Häagen-Dazs)、迪卡儂(Decathlon)以及漢堡王母公司餐飲品牌國際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等,也都在評估中國業務與資產配置。

本週二(9月16日),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 BMS)宣布,將出售其在中國合資企業中所持的60%控股權,作為全球重整策略的一環。

責任編輯:林妍#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佳世達集團以聯合艦隊的型態,積極搶攻智慧醫療軟硬體商機。(佳世達提供)

看好衛福部「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鼓勵醫療院所導入智慧科技,將衍生出可觀的軟硬體商機。佳世達集團以聯合艦隊的型態,整合事業群夥伴浚鴻數據和達宣智慧,從醫院營運、醫材設備到精準健康服務等面向,全面衝刺智慧醫療事業。

佳世達去年與帆宣系統科技共同合資的達宣智慧,提供AI醫療影像、醫療輔助系統和醫院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據了解,目前已成功部署至台大和成大等多家醫學中心。

在昨(17)日佳世達與AWS主辦的「健康台灣AI/數位孿生引領智慧健康新模式」論壇上,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曾文興透露,目前也正在和醫生合作開發傷口辨識AI,以影像評估開放性傷口大小,方便醫療人員後續申請健保點數。

此外,達宣智慧總經理黃氣寶則表示,達宣以AI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將病房、科室乃至醫療器械的資訊,都孿生複製到雲端系統,模擬出一座數位化、符合實際情況的醫院,以輔助醫療人員精準管理備品庫存、人力配置和器械維護等。

在臨床端,黃氣寶進一步表示,醫生也可以藉由病患的生理資訊,在數位孿生的狀態下沙盤推演,模擬出精準的治療和用藥,「臨床端數位孿生希望做到的是『個人化的醫療』,這個也是大家常常聽到的,怎麼去做精準的醫療?包括手術用AI輔助,或是精準醫療的用藥等。」

另一方面,浚鴻數據則鎖定AI個人健康管理方案,總經理楊雅惠表示,浚鴻以超過10年的時間,研究不同疾病的管理和預防,目前也結合數位孿生和大型語言模型技術,打造出「AI健管師」。

民眾可以突破傳統驗血驗尿限制,居家輸入八項生理指標及六題問卷,建立數位分身,再搭配穿戴裝置,以AI動態模擬20項與慢性病關聯的生理指標。

「簡單來講,它就是用數學模型去模擬個人健康生態系的運作。數位孿生一旦建立了,就可以模擬各指標之間、指標跟疾病之間,還有疾病跟個人器官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它的相關影響。」楊雅惠表示,這有助於建立個人健康管理目標,也因此目前受到運動中心、體能管理教練等客戶族群青睞,「如果現在糖尿病的風險是30%,希望風險可以降低2%的話,透過數位孿生技術,可以幫你建構出一套要怎麼樣運動、怎麼樣飲食管理的計畫。」

從治療往前端觸及疾病預防、健康管理,一次抓準個人與醫院商機,曾文興認為「健康台灣」會在未來5年,為台灣醫療院所或機構帶來很大的升級契機,而佳世達結合事業群力量,從智慧醫院的基礎建設、解決方案到管理顧問都能提供服務,「我們有智慧醫院的科技力,另外一個就是綜效力,希望能發揮最大的協同效益。」

加鏡LINE新聞不漏接
川普不打嘴砲說到做到 佳世達董總擬妥劇本因應美國關稅大刀
佳世達董座下達營收「軍令狀」 醫療事業群總座神回:「桌頂拈柑」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慢性疾病普及和醫療資源壓力等挑戰,政府會深化醫療改革,提升系統的可持續性,強化基層醫療,增加醫護人手,並推動醫療創新,促進大灣區協作。
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說,醫院管理局會強化以病人安全為重的服務理念,推進管治及權責分工的改革;成立專隊及提升電子系統,以處理醫療費用減免申請,便利有需要的市民;以及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和定位,為具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務選擇。
醫管局會增加現有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逐步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推展建設的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提升治療成效;以及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即約減十周。
該局也會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加專業人員培訓,引入創新藥物,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推展醫院認證計劃至各公立醫院聯網的一間大型急症醫院,同時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以及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推動早期預防,避免發展至需手術治療的晚期病變。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方面,為進一步提升社區醫療及預防,政府明年內會為賦權基層醫療署提交法案,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建立跨專業服務網絡。
政府會擴展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同時增加服務量,並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以及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加強慢病管理。
政府也會進行籌備工作,以分階段整合長者健康中心的服務至地區康健網絡和擴充三間地區康健站的服務,加快實現在全港18區均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目標;另會強化公營及資助牙科服務,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和非政府機構,加強於社區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衞生指導和風險評估等。
為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政府會與國家癌症中心展開合作;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會於香港舉辦;以及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由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擴展至地區康健網絡。
政府也會委託本地大學展開以AI人工智能協助肺癌篩查;透過增加基因及相關檢測服務,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運用癌症數據及生物資源促進腫瘤學研究,加快抗癌藥物及相關創新療法的研發轉化應用,同時加速創新抗癌藥按「1+」機制審批並評估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以及增加醫管局服務量和添置醫療設備。
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此外,中醫藥發展藍圖年底前公布,涵蓋構建管治架構及服務體系、發揮優勢及推進中西醫協作、促進科研創新及文化傳承等。
政府又會加強衞生署規管處所和醫護專業人員的功能,於明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以禁止處所在未經准許下使用某些名稱或描述,並針對無牌人士加強執法。
促進精神健康方面,政府會推出涵蓋預防、識別、介入、治療的措施,包括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以及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等。
政府今年年底會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員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
政府會繼續優化「綠在區區」服務時間和地點、支援住宅樓宇進行回收、推動公共屋邨分類回收等,並推進實踐公共屋邨「一座一桶」。此外,I·PARK1今年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政府明年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I·PARK2,擴大轉廢為能的容量。
此外,香港會參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以維港為核心,連同大鵬灣與牛尾海,推動近岸污染防治、生態協同保護與岸灘整治。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9.16 21:23 臺北時間

再生緣細胞生技與台灣隊長陳傑憲攜手合作,希望能將優質產品與領先技術帶給大眾。(再生緣細胞生技提供)
再生緣細胞生技與台灣隊長陳傑憲攜手合作,希望能將優質產品與領先技術帶給大眾。(再生緣細胞生技提供)

新加坡RMT生技醫療集團旗下的再生緣細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專業領域已經深耕逾25年,具有領先全球的儲存技術,邀請世界棒球12強冠軍台灣隊隊長陳傑憲攜手合作,成為集團首位品牌代言人,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 為主題,象徵運動精神與細胞醫療的跨界結合。

再生醫療技術持續突破!為了守護人類健康福祉,再生緣透過新生兒五寶、成人三寶的「再生八寶」系列,提供細胞保存、再生醫療及全方位健康管理,彷彿人生全能補給,為細胞治療帶來強而有力的後盾!

幹細胞擴增 守備再升級

再生緣尤其欣賞台灣隊長陳傑憲的個人特質,特地邀請擔任品牌代言人,集團專注於細胞醫療成為全民健康的守護力,與陳傑憲為生命中的每一局拚盡心力的理念不謀而合。集團總裁石原智博分享,「陳傑憲的背景跟我很像,不僅在日本待過,也很有台灣精神,是個務實且有情有義的人,符合我們企業精神。」尤其一個家庭裡,父親也是擔任重要的位置,石原總裁認為,父親對小孩、家庭的愛不少於母親,所以父親也適合當代言人。

20250916cnt002
RMT集團總裁石原智博表示,RMT集團31年及旗下再生緣細胞生技25年的專業經驗與國際視野,將攜手推動讓細胞醫療成為全民健康守護的關鍵力量。(攝影組)

再生緣的品質與技術具有一定實力,臍帶血幹細胞儲存24年後,仍具平均98%以上的活性,甚至研發出美國專利無血清培養基,可在7天內臍帶血幹細胞擴增30倍,有效解決成人移植時細胞數量不足的挑戰,台灣隊長陳傑憲分享對於再生緣的看法,「運動員受傷在所難免,再生緣的技術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修復更快,也增加拉長運動員生涯的信心!」董事長何啟功也說,我們從原來的基礎,希望能持續擴大,如今不只是臍帶血,成人的血液或是脂肪裡面還是有幹細胞,依舊能夠為再生醫療提早準備,未來能運用在新生兒罕見疾病、老人骨骼傷害等等的修復。

20250916cnt002
再生緣品牌具有「專業、健康、冠軍」3大核心價值,與陳傑憲帶領球隊有同樣理念。(攝影組)

再生重要性 與國際合作

幹細胞蘊含許多優勢與功能,其中臍帶血是寶寶出生時,留在臍帶裡的血液,含有豐富造血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對於與生俱來的珍貴生物資源,同時也是存戶媽媽的行銷總監林懿嬅表示,當初因為看中再生緣有國家級的儲存中心,唯一提供三方信託、異國備存,還原活化程度最高,給予客戶很大的保障,尤其超高齡化社會來臨,「對於身為中生代的我來說,這項技術能夠幫助年邁的長輩,作為身體機能修復,不僅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也讓我看到再生緣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對於未來醫療運用有信心能持續突破。」

再生緣推動細胞醫療發展,帶領台灣邁向世界同步的健康新時代,陳傑憲提及近期藝人沈玉琳的白血病案例,表示如果有提早準備的話,現在就能成為關鍵療法。石原總裁也再次強調再生醫療的重要性,「如果小時候有存臍帶血,或許有機會可以幫助到他,如今成人周邊血也可以做造血幹細胞,也對相關疾病有助益,越年輕存是越好的。」

20250916cnt002
再生緣細胞生技邀請台灣隊隊長陳傑憲擔任品牌代言人,本次合作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為主題,象徵運動精神與細胞醫療的跨界結合。(攝影組)

對於未來展望與目標,何啟功表示,目前朝向與新加坡、日本、美國攜手技術合作或設備建置,也努力把先進的技術帶到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公司其實是要朝國際化邁進,台灣可以做技術培養與引進,未來將持續壯大才能造福全球人類。

更新時間|2025.09.16 21: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工研院昨(15)日舉辦「工研院52周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包括台積電(2330)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等五位新科院士獲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


其他新院士為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以及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台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






副總統蕭美琴昨天授證。她表示,米玉傑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上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余俊彥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展現台灣工程競爭力;蔡長海推動新藥、基因及AI研發,奠定台灣生醫的國際地位;羅唯仁突破技術瓶頸,取得全球專利,帶動供應鏈成長;倪衍玄則在B型肝炎防治與兒童健康政策上成就卓越。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表示,未來生成式AI與晶片將是各個產業創新的核心,這也是台灣的契機,台灣在晶片製造與AI人才的厚實基礎,正好符合全球發展重心。展望未來五至十年,工研院除著眼於關鍵技術,更要推動跨域系統整合,投入人形機器人、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等領域,為台灣搶占國際先機。


五位新科院士也發表感言。米玉傑強調推動創新,也期待工研院持續引領台灣科技與產業邁向更光明的未來。余俊彥表示,院士是對他的肯定,更是對工程產業一大鼓舞。


蔡長海強調,希望結合工研院、學術界、醫療界、產業界發展精準智慧醫療、AI、新藥開發,攜手打造全球領先的生醫產業。


羅唯仁提到,AI將帶來新一波產業契機,深信工研院能統籌「晶片」、「資料中心」與「應用軟體」,打造世界級平台。倪衍玄則說,台灣的優勢在於跨領域整合,工研院能結合生技、資通訊與AI,帶動難以取代的競爭力。

udn房地產・推薦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5 16:52:42)

花蓮慈院以「114年東區風險移撥款計畫-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舉辦在職教育訓練,就是讓在地專業人員能就近參與高品質學習課程,強化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守護花東母嬰。(攝影/吳宛霖)

婦產部門診護理師吳采婕以院內人形圖競賽獲獎作品「孕路上的光」,分享高風險妊娠糖尿病的實際全人照護經驗。(攝影/吳宛霖)
婦產部門診護理師吳采婕以院內人形圖競賽獲獎作品「孕路上的光」,分享高風險妊娠糖尿病的實際全人照護經驗。(攝影/吳宛霖)

花蓮慈院11日舉辦「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在職教育訓練」,以實務經驗照護的分享,強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落實更優質的全人照顧方式,守護花東地區的母嬰。

在花東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特殊、資源分布不均,加上孕產婦高齡化及慢性病增加,如何提升在地醫護人員對周產期照護議題的整體認識與臨床應對能力更加重要。有鑑於此,花蓮慈院以「114年東區風險移撥款計畫-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舉辦在職教育訓練,就是讓在地專業人員能就近參與高品質學習課程,不僅有助於更新臨床知識,也促進跨領域、跨單位之合作與交流。課程當天包括醫師、護理師、專師、助產師等約30於人於花蓮慈院接受訓練。由照顧婦嬰經驗豐富的花蓮慈院婦產部副主任高聖博醫師及護理部副主任呂基燕開場,鼓勵所有醫護人員都能更注意疾病之外的細節,培養更高的心理健康敏感度與評估技巧,落實全人照護。

課程首先由婦產部門診吳采婕護理師以在院內「人形圖」競賽得獎作品「孕路上的光」,分享照護高風險妊娠的實務經歷。此個案為一位美髮師,為了懷孕從80公斤積極減重至49公斤,但順利懷孕後經歷懷孕初期水瘤及著床不穩定和持續孕吐,到比較穩定的24週時,卻發生高危險的妊娠糖尿病,產程中醫護團隊密切照護胎兒的成長以及健康,以及孕婦媽媽的血糖、營養等,讓寶寶順利足月生產。但產後因為家庭因素,產婦罹患產後憂鬱症,過程中護理師無微不至的陪伴,產婦終於度過產後的憂鬱期及家人間的磨合,獲得更健康的狀態。吳采婕表示,這過程凸顯在照顧過程中必須生理與心理並重,早期衛教、家庭分工以及情緒觀察非常重要,很多時候,護理師甚至要身兼心理師及復健師的角色。

而對於許多產婦因為產前產後雌激素和黃體素等各種賀爾蒙的激烈變化,以及產後育兒生活形態改變,很多新手媽媽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精神醫學一般精神科主任吳盈瑩也特別指出「辨識」、「傾聽」和「支持」是幫助有產後憂鬱媽媽最重要的方式。吳盈瑩表示可先以愛丁堡憂鬱量表先評估,超過10分則可能有憂鬱症可能,應請專科醫師協助。她也特別提供花蓮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心理諮商諮詢預約」,是花蓮縣各鄉鎮市衛生所均可使用的資源,只要是縣民,面臨重大失落事件、情緒、壓力、生活調適、家庭關係、職場問題等都可以預約諮詢,提供協助。

花蓮慈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田謹慈以她所遇到的三個實際案例與處理經驗,介紹台灣產婦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的「子癲前症」。高血壓、妊娠高血壓都與子癲前症息息相關,若懷孕大於20周且有蛋白尿,就可能是子癲前症,一但癲癇發作則就成為「嚴重子癲前症」或「子癲症」,可能會造成顱內出血、肺水腫、肝臟破裂、胎盤剝離等器官受損狀況。田謹慈醫師就曾遇過已經腦出血的子癲前症孕婦,經過努力順利救回媽媽並產下胎兒,產婦也決心好好復健,要走回到醫院接回自己的寶貝。

子癲前症對母嬰都會有傷害,對胎兒極有可能造成胎兒窘迫、生長遲滯、羊水減少、胎兒肺部發育不全、甚至胎死腹中的後果,所以必須非常小心,而治療子癲前症最好的方式就是「生產」,若能將胎兒順利娩出,則可以順利解除危機,花蓮縣的孕婦也享有子癲前鎮篩檢費用補助,若篩檢出高風險,也可及早以藥物治療控制。

花蓮縣衛生局也特別準備按摩紓壓小物,鼓勵前來進修的臨床醫療人員。讓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在守護母嬰之於,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透過週產期全人照顧的結果,不但讓病人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更能提升護理能力,也讓醫護團隊充滿成就感。

花蓮慈院精神醫學一般精神科主任吳盈瑩主任教導護理師及產婦的家人,以「辨識」、「傾聽」和「支持」的三項重點,協助有產後憂鬱症困擾的新手媽媽們。(攝影/吳宛霖)
花蓮慈院精神醫學一般精神科主任吳盈瑩主任教導護理師及產婦的家人,以「辨識」、「傾聽」和「支持」的三項重點,協助有產後憂鬱症困擾的新手媽媽們。(攝影/吳宛霖)

花蓮慈院田謹慈醫師以親身治療三個子癲前症危險孕產婦的經驗,教導臨床醫護人員識別與處理這項孕期高風險的難症。(攝影/吳宛霖)
花蓮慈院田謹慈醫師以親身治療三個子癲前症危險孕產婦的經驗,教導臨床醫護人員識別與處理這項孕期高風險的難症。(攝影/吳宛霖)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桃園市楊梅區怡仁綜合醫院在距離該院現址約200公尺處,於楊新北路巷內規劃新設杏霖醫院。(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市楊梅區怡仁綜合醫院在距離該院現址約200公尺處的楊新北路巷內規劃新設杏霖醫院,桃園市衛生局今(14)日表示,杏霖醫院將提供175床,預計今年11月動工,未來將成為桃園市第36家醫院,新院址距離楊梅天成醫院約500公尺,鄰近鐵路及國道系統,距離楊梅火車站約700公尺,距楊梅交流道系統約1公里,交通區位便利,可有效強化區域緊急醫療網業務,提升地區醫療品質。

衛生局醫事管理科長洪健翔表示,怡仁綜合醫院於2018年2月取得桃園市政府同意,申請設立杏霖醫院,杏霖醫院已於今年2月17日取得建造執照,預計9月完成招商作業、11月動工。該院規劃設置內科、骨科、家庭醫學科、神經科、復健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科、急診醫學科及中醫科等9科,並設有急性一般病床89床、加護病床6床、慢性呼吸照護病床20床、安寧病床12床、血液透析病床30床、急診觀察床6床、手術恢復床8床及其他觀察床4床等特殊病床。

國民黨市議員周玉琴指出,杏霖醫院的設立,對於改善楊梅地區過去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是一大助力,對長輩和慢性病患是一大福音,尤其設有急診醫學科與急診觀察床,能有效強化第一線急救能力,縮短市民就醫的時間與風險,同時帶動地方就業。

民進黨市議員鄭淑方也說,楊梅區人口逾18萬人,但相較於桃園市其他行政區,楊梅長期處於醫療資源布點較少的狀況,杏霖醫院的進駐對於縮短南桃園與北桃園的醫療資源落差具有關鍵意義,地方樂觀其成。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桃園市2017年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數與病床數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且平均每家醫療院所服務人數高居各縣市第3,醫療服務負擔偏重;楊梅地區屬中壢次醫療區域,醫療資源亦有不足的情形,難以提供民眾完整醫療專科照護,以致出現諸多患者跨區就醫的情形,隨著桃園地區近年人口快速成長,醫療資源及就醫品質問題待改善及提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精準醫療已成癌症治療趨勢,早期肺癌術後能依據不同基因突變選擇合適的輔助治療,若為早期肺癌1A期,術後預後佳,只需定期追蹤,但從1B期開始,術後可能得面臨30%復發率,二期復發率則達60%,因此若為1B期以上,建議術後應接受輔助治療,其中若檢測為EGFR基因突變者,透過標靶藥物輔助治療,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 健康醫療網

(取自貼文)

肺癌對於國人健康威脅不容小覷,發生率逐年呈現上升趨勢,除了早期無明顯症狀,部分肺癌病患確診早期肺癌後,仍得面臨復發風險,尤其期數越高,復發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如何降低早期肺癌治療後的復發風險,成了新課題。

早期肺術後有復發風險 醫:輔助治療是關鍵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精準醫療已成癌症治療趨勢,早期肺癌術後能依據不同基因突變選擇合適的輔助治療,若為早期肺癌1A期,術後預後佳,只需定期追蹤,但從1B期開始,術後可能得面臨30%復發率,二期復發率則達60%,因此若為1B期以上,建議術後應接受輔助治療,其中若檢測為EGFR基因突變者,透過標靶藥物輔助治療,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6成肺癌病患為EGFR基因突變 又以非吸菸女性居多

臨床上,肺癌分成不同類型,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為主,而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佔70%,其中以EGFR基因突變居多;陳晉興主任解釋,EGFR基因突變是指EGFR這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受到刺激,引發增生、分化等細胞反應,誘發癌症,而在台灣,超過一半肺癌患者屬於EGFR基因突變,且多發生於非吸菸女性。

(取自貼文)

標靶治療副作用可控性 必要可與醫師討論劑量

事實上,早期肺癌術後的輔助治療方式除了標靶治療,還有化學治療以及免疫治療,不同的藥物也都會有相關副作用,但標靶治療的副作用相對可控;陳晉興主任提及,標靶藥物可能會引起肝腎功能異常、腸胃症狀等副作用,當出現不耐受情況時,可與醫師討論調整劑量。陳晉興主任也提醒,輔助治療引起的副作用,仍依據不同患者的體質與病況而有所差異。

第三代標靶藥物降腦轉移風險 提供治療新選擇

陳晉興主任表示,早期肺癌患者術後接受化療,較無法達到預防腦轉移目的,但第三代標靶藥物在穿透血腦屏障表現較佳,目前臨床上,早期肺癌患者術後透過標靶藥物治療成功降低復發率已有許多個案,甚至曾有第四期肺癌患者已腦轉移,但追加手術並輔以標靶治療後,十年來仍控制良好,這也提供臨床醫師在治療上有更多選擇。

(取自貼文)

肺癌早期無症狀 早期檢查及早治療成關鍵

陳晉興主任指出,大部分早期肺癌都已能接受手術治療,從過去胸腔鏡手術需多個切口且切除範圍大,如今已走向單孔、無管的精準定位技術,另外也有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以選擇,病患相對恢復快,但最怕就是病患等到轉移到骨頭、腦部等出現症狀時才就醫,這時都已進入晚期,因此,早期檢查及早治療仍是關鍵。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揪早期肺癌 醫籲滿40歲民眾應定期篩檢

目前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能及早揪出病兆,是早期肺癌篩檢的新利器;陳晉興主任提醒,政府今年已擴大五癌篩檢年齡與項目,其中也包括肺癌,只要女性40歲至74歲、男性45歲至74歲,且有肺癌家族史或50-74歲的重度吸菸者吸菸史達20包年,就可接受免費篩檢,不過考量臨床上,一半肺癌患者屬於無家族史也無吸菸史,因此建議滿40歲的民眾如有疑慮,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進一步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接受治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面對早期肺癌術後復發風險 輔助性標靶藥物成關鍵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發稿時間:2025/09/13 16:21:5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3 16:21:50)昨(12)日是衛生福利部石崇良部長上任後首次召開的地方衛政社政首長聯繫會議,會中頒獎表揚績優縣市。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在競爭激烈的全國中央考評中,榮獲113年地方衛生機關業務綜合考評第三組第一名,由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親自受獎,這是嘉義市連續第三年榮獲地方衛生機關業務綜合考評第一名。嘉義市長黃敏惠感謝衛生局所、長照中心同仁為市民健康共同努力,也感謝嘉義市專業的醫療團隊對衛生業務的全力支持,守護市民健康。

衛生福利部為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衛生政策之連貫性及確保執行成效,並建立良好之夥伴關係,鼓勵衛生機關利用有限的資源將既定之衛生策略發揮最大效益,訂定「年度地方衛生機關業務考評作業計畫」,業務考評有9大項業務,分別為「醫政業務」、「長期照顧業務」、「照護業務」、「心理健康業務」、「口腔健康業務」、「衛生教育業務」、「食品藥物業務」、「防疫業務」及「保健業務」,嘉義市總分為第三組第一名獲頒綜合獎。

廖育瑋局長表示,「健康」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資產,更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除了堅守各面向的職責,更向外延伸多項創新服務,亦頻頻獲獎肯定。她感謝在黃市長帶領下市府團隊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超前部署,從建置環境、健康促進到醫療照護,提供勇壯族再造價值、獨立自主的選擇權,減輕年輕人的照護負擔,透過身心靈健康促進、失智防治、布建樂齡友善的食安環境,奠定市民健康、安心、有品質的生活,促進社會進步,達到新永續的城市發展。

嘉義市再度榮獲地方衛生機關業務綜合考評第一名佳績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